冬至相关说法和风俗文化有哪些?
时光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份,在这寒冷的冬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十二节气—冬至。冬至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冬至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节日,甚至还有着“冬至大似年”的说法,不过根据时间和地方的差别在重视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我们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冬至这个节气。
冬至的来历
在天文学中,冬至是位于北半球的国家白昼最短的一天,同时也是太阳距离接近地面最近的一天。过了冬至时节,我们即将正式步入寒冷的冬季,接受寒冷冬风的洗礼,所以大家在健康上要多多注意,穿衣打扮都要以暖胃中心为好,切莫“不要温度要风度”。
据相传冬至的起源是一次重大的都城规划,至今还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时间追溯到3000多年之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阳的前身“洛邑”城中测出了天下之中的位置,并称其为土中,也是这一项举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冬至日的基础。
冬至的风俗习惯
祭天和祭祖
冬至作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别称冬节、交冬,从中国的周代开始,在古代的宫廷中和民间就开始举办祭祀活动,以求国泰民安、家庭和睦,以至于后来人们就开始对冬至尤为推崇,而“冬至大似年”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
九九消寒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冬至也是尤为的讲究,在冬至入九之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类人就会举办消九活动。所谓消九,就是相约好友者九人饮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与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食俗
吃冬至肉
在中国的古代南方比较大户的人家冬至都要扫墓,扫墓之后会为同姓宗族的人分发“胙肉”。
分发时也有讲究,原则上按学历的高低来进行分发,学历越高的家庭则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励;而又格外照顾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则按年龄的大小分发,年龄越大则分到的“胙肉”越多。
捏冻耳朵
其实这里的冻耳朵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饺子,冻耳朵是饺子的俗称。饺子的由来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之后,回到故乡看到乡亲衣不蔽体饱受风寒,更甚者耳朵都被冻烂了,所以叫弟子将羊肉与一些驱寒药材处理之后,用面皮包成饺子模样,分发给乡亲食用。病愈之后的乡亲对此食物大为喜爱,故每逢冬至都争相模仿做着吃,并流传至今。
吃汤圆
吃汤圆在我国早有了悠久的历史,旧时在江南尤为的盛行,也是我国的著名冬至食俗之一,甚至在民间还流传着“吃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在冬至时节吃汤圆又被称为“冬至团”,不仅可以用以祭祀,也能赠送给亲友。然而在现如今,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汤圆也不算是多稀有的食物,一年四季都能够吃到。
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是最好的酿酒时节,在此时酿出的酒酒香浓厚,令人回味无穷,还可久藏不坏,故冬至酿酒已经成为了如今客家的习俗。
赤豆糯米饭
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最早起源于江南水乡,在冬至时节家人齐聚一堂,共享美味的糯米饭,实属人生幸事。吃赤豆糯米饭的由来据说是古代有一共工氏的人,儿子无恶不作,死于冬至这一天,为避免其继续为祸人间残害百姓,人们就在这一天煮吃赤豆糯米饭,用以去除灾祸。
冬至农事安排
我国国土地大物博,因此南北温度差异过大,冬至时节通常是积肥造肥的良好时机,冬至过后步入隆冬,需给农作物做好防冻工作。而在中国的南方,作为水乡的江南地区要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奎根的事宜。要抓紧耕翻尚未犁翻冬板田,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做好消灭越冬害虫的工作。而在南方的沿海部分区域,这个冬至时节正适合春种,需加强幼苗的营养管理,并盖稻草用于保温。
您可能还喜欢:
- 上一篇:2018年农历一月二十七日子好吗,适合出远门旅行吗?
- 下一篇:大寒节气介绍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