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有哪些节气习俗和活动?
时间:2019-07-20 02:56:27 八字
导语: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春分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来了,提醒着人们安排生产、生活的节奏;节日到了,帝王祭日,民间祭祖,同时民间也有其他一些民俗活动。春分日有哪些节气习俗和活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水墨先生农历二月给你介绍2017年二月里将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二月是属于春天伊始的月份,大地开始苏醒期待春天的到来。
春分是古代帝王祭日的日子。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据《管子》记载,每年冬尽春始之日,天子着青衣,戴青冕,到京都东郊的祭坛祭日。在古人看来,日出于东方,月生于西方,因此,祭日于东,祭月于西。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祭日。祭祀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明清两代帝王祭日仪式的繁缛程度虽然比不上祭天、祭地,但也颇为隆重。
帝王春分祭日,民间春分祭祖。此俗流行于浙江、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客家人尊崇祖先,重视血脉亲情。客家俗语讲“草鞋脚上,灵牌背上”,意思是说,即使生活飘忽不定,也不能丢下祖宗牌位。客家人祭祖有公祭和私祭两种,公祭是合族祭祀,私祭是家庭祭祀。公祭又有春祭、秋祭和年节祭3种。在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区的客家人,春天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俗信清明过后墓门就要关闭,祖先就享用不到后人的祭祀了。
客家人的春祭包括祠祭和墓祭:先在宗祠内祭祀,有焚香燃烛、施放鞭炮、摆献祭品、诵读祭文等仪式;然后去祖宗墓地祭扫,先扫远祖和开基祖墓,再扫各房、各家祖先的墓。祭祖结束之后,还要合族宴饮。有些大宗族的春祭十分隆重,宗亲齐聚,多者可达几千甚至上万人,场面壮观。
除了前述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活动之外,每年春分前后还有另外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在中国传统社会,社日一年两次,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报告、答谢社神。春社古无定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5个戊日为社日,时间在春分前后。
后世的春社又有官社和民社之分:官社是国家大典,在社稷坛举行;民社俗称土地生日,在当地社庙举行,时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和二月十五之分。古代民社有祭祀、饮酒、赛会、妇女停针线等习俗。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楚地春社的情形:春社这一天,四邻宗亲集结起来,在社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然后享用祭祀的酒肉。后世民间也延续了春社祭祀的习俗。
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俗称“春碧蒿”。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回来后,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粘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在广东阳江,妇女春分这天要上山采百花叶,春末和米粉做汤面食之,谓可解毒。
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储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其色赤,其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一天不仅酿酒,还要以酒祭祀先农,祈求五谷丰登。
春分日还有竖蛋、放风筝等游戏活动。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一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立起来。人们相信,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春分到,蛋儿俏”。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放风筝”。
江南一带的农民春分这天要用糯米团喂食耕牛,以示犒赏。在安徽南陵,春分这天人们要驱除疫气。据民国《南陵县志》记载:“‘春分节’黄昏时,村童争击铜铁响器,声达村外。东乡曰‘逐厌氛’,北乡曰‘逐疫气’,南乡曰‘逐毛狗’,西乡曰‘逐野猫’。”
小结:以上的文章内容就是关于春分这个节气的习俗和活动的解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感受生活的魅力!
春分的传统习俗
春祭与春社春分是古代帝王祭日的日子。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据《管子》记载,每年冬尽春始之日,天子着青衣,戴青冕,到京都东郊的祭坛祭日。在古人看来,日出于东方,月生于西方,因此,祭日于东,祭月于西。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祭日。祭祀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明清两代帝王祭日仪式的繁缛程度虽然比不上祭天、祭地,但也颇为隆重。
帝王春分祭日,民间春分祭祖。此俗流行于浙江、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客家人尊崇祖先,重视血脉亲情。客家俗语讲“草鞋脚上,灵牌背上”,意思是说,即使生活飘忽不定,也不能丢下祖宗牌位。客家人祭祖有公祭和私祭两种,公祭是合族祭祀,私祭是家庭祭祀。公祭又有春祭、秋祭和年节祭3种。在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区的客家人,春天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俗信清明过后墓门就要关闭,祖先就享用不到后人的祭祀了。
客家人的春祭包括祠祭和墓祭:先在宗祠内祭祀,有焚香燃烛、施放鞭炮、摆献祭品、诵读祭文等仪式;然后去祖宗墓地祭扫,先扫远祖和开基祖墓,再扫各房、各家祖先的墓。祭祖结束之后,还要合族宴饮。有些大宗族的春祭十分隆重,宗亲齐聚,多者可达几千甚至上万人,场面壮观。
除了前述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活动之外,每年春分前后还有另外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在中国传统社会,社日一年两次,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报告、答谢社神。春社古无定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5个戊日为社日,时间在春分前后。
后世的春社又有官社和民社之分:官社是国家大典,在社稷坛举行;民社俗称土地生日,在当地社庙举行,时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和二月十五之分。古代民社有祭祀、饮酒、赛会、妇女停针线等习俗。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楚地春社的情形:春社这一天,四邻宗亲集结起来,在社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然后享用祭祀的酒肉。后世民间也延续了春社祭祀的习俗。
春分的食俗、游戏与其他
除了春祭与春社,在我国有些地区,春分日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俗称“春碧蒿”。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回来后,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粘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在广东阳江,妇女春分这天要上山采百花叶,春末和米粉做汤面食之,谓可解毒。
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储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其色赤,其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一天不仅酿酒,还要以酒祭祀先农,祈求五谷丰登。
春分日还有竖蛋、放风筝等游戏活动。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一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立起来。人们相信,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春分到,蛋儿俏”。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放风筝”。
江南一带的农民春分这天要用糯米团喂食耕牛,以示犒赏。在安徽南陵,春分这天人们要驱除疫气。据民国《南陵县志》记载:“‘春分节’黄昏时,村童争击铜铁响器,声达村外。东乡曰‘逐厌氛’,北乡曰‘逐疫气’,南乡曰‘逐毛狗’,西乡曰‘逐野猫’。”
小结:以上的文章内容就是关于春分这个节气的习俗和活动的解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感受生活的魅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