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就是春节吗?正月初一有什么习俗吗?
时间:2019-07-23 11:49:42 八字
导语: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而春节也有不少风俗习惯。那么,而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的开始,那么关于正月初一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跟着大师一起去看看吧。春节除了隆重喜庆的庆祝外,关于春节的一些禁忌问题也需要注意哦。接下来,就到水墨先生为大家专门整理的春节专题中具体了解一下吧!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汉族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汉族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zhengzhi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小结:通过以上的文章内容 ,我们知道了关于正月初一的一些风俗习惯,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祝大家新一年都能一帆风顺,吉祥如意!
正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是汉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的节日简介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汉族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汉族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节日起源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汉族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zhengzhi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正月初一的拜年习俗形式简介:
汉族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感谢性的拜访
凡是上年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小结:通过以上的文章内容 ,我们知道了关于正月初一的一些风俗习惯,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祝大家新一年都能一帆风顺,吉祥如意!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