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

时间:2019-08-13 10:27:42 八字

时辰,自古有之。据说古代人是按照中国12生肖中的动物出没时间来命名每一个时辰的。今天大师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十二时辰的相关内容吧!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个时辰又分为八个刻度,所以,大家可以注意唱戏d,经常会念:午时三刻问斩(灌水的,拖出去,午时三刻立刻斩了)。。。就是这个意思咯。。
一个刻度多少分钟自己去算吧:$

十二时辰对应五行

时辰的五行:
金行:申时`酉时``最旺`
木行:演时`卯时``最旺``
水行:子时``亥时``最旺`
火行:巳时`午时``最旺``
土行:丑时`辰时`未时`戌时`最旺```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昼夜时辰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