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性格特征

时间:2019-11-02 04:23:59 生肖

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每年的过的端午节、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屈原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吧!

独而不群:

屈原的独而不群是对前世的继承,鸷鸟在屈原心中是祖先的象征。屈原在《离骚》的开头对家事与身世加以介绍,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世是多么的自豪!古代帝王的苗裔,与楚君同族,出身显的赫使他有了与众不同的高贵,这种高贵是融入到他的血液中的。按古代历法,屈原恰好得阴阳之正中 ,这里屈原暗示自己中正的品行是上天赐予的。《礼记》有父思善应而名字之,以表其德、观其志也 ,父亲为自己取名为 正则灵均,希望自己上能正直法君,下能均调养民,成王佐之才。屈原写出自己美好的家族出生终是为了引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他的内美是承天时的,是与生俱来的,是楚国祖先美好品行的延续。高贵的出身培养了屈原贵族的气质,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那么多楚国贵族都腐朽了,他们游以佚畋,射夫封狐,处处谗害忠良。

独而不群是对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的反抗。屈原痛恨随波逐流,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蒙世俗之尘埃!他太高贵了,连世俗的一粒尘土也不要沾上身,蒙垢自己的皓皓之白。谁不愿意生?他能选择像渔父这样活下来吗?接舆、长沮、桀溺,他们同样是有才之人,同样不容于俗,甚至说后世的陶渊明也有屈原一样的耿直,可他们都选择苟活下来。他们可以成为隐士,屈原只能是国士。在屈原幼时所埋藏贵族高傲、楚国情怀不允许他这样做。这里贵族的高傲不是指能享受锦衣玉食、雕梁画柱、黄犬宫娥,而是继承楚先祖那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上进的精神,是延续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的高尚,是愿依彭咸之遗则的从容。

独而不群还表现在屈原的为人处世上。《史记》云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屈原所写的法令损害了权贵的利益,上官大夫不同意。常人的做fahui 与权贵妥协以保全自己,高明一点的人也许会暂时妥协,之后随机而动。屈原的做法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他没有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不在乎自己会处于一个什么养的处境,他以一种刚强的方式对小人进行回应。这种方式注定会被群而攻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贞洁的自己反而被众女说成善淫。三人成虎,刚愎自用的楚怀王更是深信不疑。众人迫害,楚王贬之,在所有的人都视他为异类的情况下,他可以放弃,他可以同流合污,可以归隐南山,可以另攀高枝。他的选择很多,可他却选择了最惨烈、最特殊的方式回报了自己。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在笔者看来这是屈原最动容的精神。这种执着精神一直贯穿屈原赋的始终,从深固难徙,岂不可喜兮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再到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作《橘颂》时屈原风华正茂,深得怀王信任,楚国沉浸在威王中兴的强大中,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此时的环境在屈原眼里是可以有一番大作为的。于是他以橘树自喻,表明了自己热爱楚国,愿永远留在楚国为国家奋斗的志向。他与每一个刚刚进入政坛的人一样,心中满是理想、节操,希望为楚王分忧,为生民立命。但楚王的昏庸与臣子的奸邪使国家一天天坏下去,屈原放逐汉北,内心倍受打击。在《离骚》中他曾经想过要自己是否可以像他人那样随波逐流,或是离开楚国去能接纳自己的国家发挥聪明才智。但他所有的臆想在忽临睨夫旧乡后都结束了。他发现个人的宠辱得失在热爱的楚国面前是那么的不值得一提,四极之大、八荒之美也不能让自己离开楚国。即使整个国家都没人理解自己,美政无法实现也愿身死楚国。怀王吃了秦国的大亏后再次想到了屈原,屈原在此时是还有机会重返政坛,施行他的美政。屈原也被没有完全的绝望,他的内心中或多或少地留有一些希冀。可是怀王死后,顷襄王和他的一群臣子在内政上形如桎梏,外交上投入秦国的怀抱,屈原已经没有任何为国出力的希望了。被楚国朝廷抛弃后,屈原可以有新的选择,不论做出什么选择,他不会被指责。他可以成为新的zhengzhi 家,成为隐士,从文从政都是好走的路。但他依然执着,依然像年轻时自己所喻的橘树离慜而不迁兮。他的爱国之情已经内化成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楚国的不舍,对楚王的不舍使他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他对楚国是如此的不舍,可怎么会投水而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