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吃什么食物好

时间:2020-06-03 15:40:27 八字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那这个时候吃什么食物好对身体好呢?

立夏节气吃什么食物好

1、立夏蛋: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而全国各地的吃法不同。相传从立夏开始,天气渐渐变暖,许多人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的感觉,而这立夏这天吃了鸡或鸭蛋,可以避免这些症状,补充体力与需要的营养元素。

2、绿豆:绿豆汤是我们夏季比较常喝的一种消暑解渴的汤品,主要有绿豆煮制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不仅能消暑解渴,还有改善粗糙肌肤的效果。所以再立夏时节建议大家可以吃一些绿豆芽或者绿豆汤,绿豆芽能清除体内毒素,绿豆汤可以解暑气。

3、莲藕:莲藕中的营养价值很高,一些铁、钙元素的含量很丰富,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容小觑,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而且莲藕中含有鞣质,能在炎热的天气中促进人的食欲,有开胃健脾的效果,所以立夏吃莲藕也是不错的选择。

4、苦瓜:苦瓜可能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因为它实在是太苦了。但是这也恰恰是它的优点,吃苦瓜可以很有效的清热消火,还能明目,但是为了避免苦味入心还是建议在吃苦瓜的时候搭配一些有辛味的食物。

5、莲子:夏季是劳心劳力的季节,而莲子养心安神,在夏天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缓解夏季的不适感。

6、黄瓜:黄瓜可以说是夏季补水的主要食物,含水量比较高,并且含有丰富的钾盐、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在立夏吃黄瓜不仅能消暑气,还能美白皮肤。

7、笋:有的地方有立夏吃脚骨笋的习俗,这个习俗的寓意就是身体健康,所吃的脚骨笋也就是我们说的野山笋,剥开后直接切断凉拌或者清炒都是立夏可以吃的一种好食材。

8、软菜:很多地方有再立夏吃软菜的习惯,这主要是预防在夏季不生痱子,吃软菜来让肌肤像软菜一样光滑,而且还能预防一些虫蚊的叮咬,特别在夏季吃很有好处。

9、毛豆:毛豆也是夏季比较常吃的一种食材,能有效的预防大量的出汗或者因为天气炎热而食欲不振等现象,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是比较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材。

10、莴苣:炎热的天气,身体里容易的气聚集,因此,要多吃些通气的食物,莴苣就是首选,通气的同时,还能帮你将体内的废气排掉,通利消化道,治疗便秘。

11、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自然是有道理的。夏天吃些生姜可以治疗一些冬病,不过注意不能吃太多,也不要中午和晚上吃,早上吃姜才能治百病。

12、章鱼: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群,在立夏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章鱼,章鱼不仅仅味道鲜美,且还能够起到补气血的功效,且章鱼里面含有的牛磺酸能够起到抗疲劳的功效。

13、蜂蜜:别以为只有在秋日才可以吃蜂蜜,在立夏之后也是需要吃蜂蜜的,尤其是身形瘦弱以及营养不良人群,还有容易大便干结的人群。蜂蜜里含有多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类,能够起到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及改善心肌功能的效果,防止立夏之后出现面色苍白等问题。个人推荐,蜂蜜柠檬茶最佳。

14、葡萄:在立夏之后,最好的水果不是西瓜,而是葡萄。葡萄在立夏之后每天多吃一些,能够起到补气血的效果,且能够补充人体每天所需要的钾元素一铁元素。

>>立夏是什么时候,立夏节气的特点

>>立夏节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立夏节气有什么样的寓意

>>立夏的这些风俗你知道多少

>>立夏一般吃什么传统食物

北方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节气北方地区传统美食

北方立夏吃的传统食物

1、夏饼,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而夏饼经常用于母亲送给已出嫁儿。在立夏吃夏饼,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说。

2、春卷,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得的烫面薄饼,讲究圆、薄、滑。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一软一硬,口味一流。

3、面条,立夏,老北京讲究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有句话说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面可强健体魄,为人们带来好运。

4、五色饭,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5、立夏馃,吃“立夏馃”表示迎夏,喜庆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进“立夏”中,品种越多越喜庆。

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食物是怎么确定的?

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ciji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
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之后的节气所对应的的食物也是根据天气的情况,作物的成熟,以及习俗来确定的。

立夏节气吃什么最养生

民间常说夏天是“苦夏”,为什么称为苦夏,也是因为夏天多吃“苦”味的东西有利于五脏六腑的“五行”运做。一起来看看适合立夏甚至整个夏食物。
1、鸭蛋补夏
俗传,立夏吃蛋,叫做“补夏”,使人在夏天不会消瘦,不减轻体重,劲头足,干活有力。中医说咸鸭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劲,这和营养师的说法不谋而合,营养师称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含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2、苦瓜降火
不要觉得苦瓜苦,苦瓜越苦,败火清热降火的效果就越好,但这并不代表所含的其他成分有什么不同,因此只要按照您喜欢的口感和偏好挑选就可以。
3、莲子养心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4、章鱼补血
章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4、草莓解毒
夏季是盛产草莓的季节。食用草莓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形成,维持牙齿、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并且还有解毒作用,古代人有伤口会多吃些草莓。现代营养师也认为草莓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含有多种有机酸、果酸和果胶类物质,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排除多余的胆固醇和有害重金属。
5、莴苣通气
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可治疗便秘,是贫血患者的最佳食料。中医食疗推荐鱼腥草拌莴苣,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痰的功效。
6、豌豆清肠
豌豆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注意避免贪凉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