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秋分节气的特点与习俗详解

时间:2020-06-09 15:40:57 八字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那秋分节气有哪些特点与习俗呢?下面的内容给你答案。

24节气之秋分节气的特点与习俗详解

秋分节气的特点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3、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节气的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秋分立秋社

古人立社,原本是为了春天祈祷农事顺利举行的祭祀,后来倡导“春祈秋报”的做法,于是在秋分节气之际又设立秋社,如同拔楔最初只有上巳节(三月三日)的春楔。

如兰亭曲水流筋等,后来春秋两季的佳日,都借以举行游戏活动,于是又有了秋楔。大概民间认为春季农事即将开始,祭祀可以祈祷农事顺利,而秋季耕作结束。便应以举行祭赛来表达感恩之情。

3、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4、秋分食新

秋收时,农家割新稻,一般称之为开稻门,凡是初次所做的新米饭,都要先祭献过祖宗和土地之神,然后招集家人,共同食用,称之为食新或者献新。考究的人,还会选择吉日,焚香设酒以祭献。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7、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8、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俗话说:得天时得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大家若想了解每天更详细的黄历宜忌与黄道择日、良辰吉时,都可黄历专区进行免费查询!

秋分节气民间习俗知多少

秋分有什么风俗

1

秋分拜神

在中国民间很多小城市里面,还保留着秋分拜神的习俗。传说秋分节气有一个叫“陈圣王”的守护神,人们认为在秋分这天祭拜他,可以保护大家平安,五谷丰收。

2

秋分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我们过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的,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3

秋分竖蛋

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因为秋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有利于“竖蛋”,所以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另外,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

4

送秋牛图

秋分节气是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也是一个收获的节气。所以秋分时节,民间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就是用黄纸或者是红纸,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案和二十四节气。而送秋牛图的人往往都是民间善言唱者,一边说着秋耕吉祥话,一边送到家中主人手上,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5

秋分投壶

投壶是古代秋分节气期间宾主宴饮时盛行的游戏。投壶的方法是:设一壶。使宾主依次向壶内投矢。胜者倒酒给败者喝。和射箭不同的是,投壶用手掷。投掷的是标而不是箭,命中的是壶而不是靶。而投壶技巧娴熟的人,往往心手相应。

秋分节气是什么意思

秋分节气的意思有二:

1、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2、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

扩展资料

秋分节气习俗

1、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2、送秋牛

秋分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3、放风筝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分|团圆节前秋期半 从此昼短夜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