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要来了!一组图告诉你处暑前后的不同

时间:2020-06-13 15:12:53 八字

告诉大家一个特大好消息——热得连亲妈都不想认的酷夏天气,今年终于总算要过去了!因为处暑(2017年8月23日)来了,是不是很激动,是不是很嗨皮?

01.jpg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而以南的地区,虽然也还是很炎热,但也只是要忍受中午那会,晚上没有空调也是能睡个好觉的。

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看着相同的景,所以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一些变化。姓名姓名算命网搜集了一些处暑前后的图片,一起去感受生活中那些我们来不及体会的变化吧!

处暑前后1.jpg

 

处暑前:三伏天的酷暑,人们这么形容——买筐鸡蛋,到家变小鸡了;买个凉席,一睡变成电热毯了;买个电风扇,一吹变成了电吹风……躺在凉席的感觉,就像是铁板牛柳!

处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就逐渐下降了,即便是最热的南方,只要不是正午出门,也还是能出去旅个游、逛个街、散散步。

处暑前后2.jpg

 

处暑前后的对比,也是荷塘开始残败前后的对比。

处暑前后3.jpg

 

伏天晒伏姜,处暑后就是抢收抢晒的时候了,辣椒、豇豆、花生、稻谷……红的、绿的、金黄的,鲜艳的颜色煞是好看!

处暑前后4.jpg

 

处暑前,伏天多吃伏鸡伏狗伏羊等温热的食物,以便达到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到了处暑,鸭子就被端上了餐桌,老鸭味甘性凉,营养丰富,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最适合处暑食用。食物以少辛多酸,滋阴润肺为主。

处暑前后5.jpg

 

西瓜是夏天必不可少东西,立秋有个专门“啃秋”习俗,就是吃西瓜了!

处暑到了,七月半也要到了,虽还没到“鬼节”,放河灯的习俗却在处暑流行起来。

亲,前进的脚步虽然很匆忙,但偶尔也停下脚步,驻足望望身边的风景吧!也许美好就在那一霎那绽放!

处暑就凉快了吗 处暑后还要热多久

一般情况下,处暑节,三伏天已经结束,天气会渐渐转凉,气温会慢慢下降,不过白天还是会有点热,南方地区还会有秋老虎。

一、处暑还热吗

不再暑气逼人,但是会在一段时间内还处于白天热的状态。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谚语有如“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注意: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就要到了,这个节气是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处暑节气,这里的“处”是躲藏的意思。这也宣告,在苦熬初伏、中伏和末伏后,一年当中最闷热的“伏天”结束了。不过,南方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处暑,热死老鼠”之类的老话。过了处暑,到底是“热死老鼠”还是“暑天结束”呢?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二、处暑后还会热多久

南方感受“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如果“出伏”以后继续出现“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

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关注。

处暑过了天气是不是就凉快了

貌似还有秋后老虎,立秋之后就会早晚凉快了。中午还是会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