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秤人习俗的由来,有何吉祥寓意?

时间:2020-06-15 15:03:19 八字

立夏日(2018年立夏的具体时间是5月5日21点25分18秒,农历2018年三月二十)的习俗有不少,比如饯春迎夏、尝新、斗蛋、吃鸡蛋、忌坐门槛、吃五色饭、祭火神……而最有趣的习俗,莫过于“立夏日秤人”。

01.jpg

立夏秤人的由来与传说

“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称人”也就是称体重,此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期。

传说一:

据《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引“孙夫人称阿斗”:

相传三国时刘备要出征,带着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由赵子龙护送去吴国,交给孙夫人抚养。

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是后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代,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

于是孙夫人想到: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阿斗在子龙面前称一称,到翌年立夏节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从此,孙夫人精心照管阿斗,第年立夏都秤一次体重,书告刘备,以表心迹。

传说二:

据说三国时,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

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

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1.jpg

《新三国演义》截图

虽然故事版本很多,甚至与史实有异,不过终归源于三国,与刘禅有关。

为何立夏要称量体重?

古人立夏秤人,主要是为观察夏天的身体变化和保健的需要。

2.jpg

绍兴民俗

清顾禄《清嘉录》“秤人”条称:“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

也有的认为立夏秤人是为了了解过去一年里身体情况。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中有这样的说法:“杭俗,立夏日,悬大秤,男妇皆称之,以试一年肥瘠。”

立夏秤人的吉祥寓意

传说中立夏秤人会对刘阿斗带来福气,所以,人们也祈求上苍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故立夏秤人也是祈求健康长命。

3.jpg

秤人时,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意即身体只能加重,不能减轻。如果斤数尾数刚好逢9,必须多虚报一斤,因为9是尽头数,不吉利。

4.jpg

当然,现代人已经很少用“秤杆”了,都是直接往体重秤一站,就有了体重读数。虽然秤人的工具更简便了,但秤人的习俗可别忘了哦!让健康长寿永伴你!

当然,在立夏日为自己及家人点一盏健康祈福灯,为长辈点一盏添寿祈福灯是再好不过,一家人多福多寿,其乐融融!

立夏的来历和习俗

立夏的来历: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立夏的习俗:

1、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2、养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立夏秤人习俗是怎样的

。关于「立夏秤人」的习俗,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可以听听今天的故~
故事简介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蜀国君主刘禅投降,被软魏国都城洛阳。
蜀国大将孟获一心救主,来到洛恳求魏国相国司马昭放了刘禅。司马昭告诉孟获,刘禅在洛阳生活的十分开心。孟获不信,坚持要见刘禅是看到刘禅本人后,发现刘禅不仅玩物丧志,而且还不想回蜀国。
孟获伤心,但是要求司马昭保证刘禅可以吃饱喝足。
司马昭于是就想出了给刘禅称体重法,来确保刘禅能吃饱喝足。
而这一天正好是立夏,于是就有了《立夏称人》的故事。

立夏三候,立夏称人是什么意思

立夏三候是节气术语,指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夏称人是一种民俗,指立夏日悬秤称人体重并记下重量的习俗。
中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此时为初夏时节。青蛙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池畔鸣叫觅食。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立夏第二候,蚯蚓出。由于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立夏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立夏三候王瓜生,就是说王瓜(地瓜)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人们可以采摘,并相互馈赠。
立夏称人习俗为每当立夏之时,测量体重变化趋势的一种活动,旧时流行于东南诸省。立夏时节,年长者悬大秤于房梁或院前树叉上,男子老幼依次上称,计其轻重,以与去年比较其肥瘦。此俗由来已久,据清同治元年修撰的噬苏州府志》记载:“立夏日……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立夏秤人的缘由,据清代顾铁卿噬清嘉录》载,立夏日,“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这种习俗对维护身体健康,及时诊治身体病症有积极的意义。此俗现在某些地区仍习见。
夏季炎热,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古书中有“不举五月子”(不容易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之意)的说法。战国孟尝君、东晋将领王镇恶、宋徽宗赵佶,均因生于五月初五而有让外家抚养的经历,可见俗忌之深。进入初夏,疫疾容易流行;老弱幼儿又有不能适应炎热酷暑之症,俗称“苦夏”,中医称为“夏疰”。立夏秤人的习俗与此有关。
立夏日悬秤称人体重并记下重量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等地。立夏称人有很多讲究:
第一,秤锤不能向内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
第二,称的斤数若是九,就必须再加上一斤,因为九是尽头数,不吉利。
在浙江湖州。给儿童称重时,必须在儿童的口袋里放一块石头,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长寿之意。
各地对称人的寓意说法不同。在上海、浙江富阳,都认为称人可以解除庄夏之患。在江苏苏州,认为称人可以保一年平安。在浙江临海,俗信称人可以令人不生病。在江西吉安,则认为称人可以使体重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