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有术》-宿命论vs造命论
本文摘录于张盛舒“阅人有术”著作一书
“太阴文昌,必为九流术士。”小时候,我自己排命盘,看到命书里这句话,对于自己竟然会成为“九流术士”,起过无数个念头。三十岁左右,在职场上正是挫折连连之时,受不了的时候,我常常暗暗告诉自己:“没关系!反正我命中注定要当测试仙,只要一失业,我就可以去当九流术士了!”
天知道,我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失业过,为什么?我其实心里隐约害怕,害怕这个“命”真的会实现。二十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失业。毕竟,从高科技行业要跳槽到古老传统行业,这个职涯规画未免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有点匪夷所思。
但是命运就是这么玄妙,网际网路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我的一生。千禧年成立姓名姓名算命网,到现在累积超过一百万张命盘。我真的成了“测试仙”,只不过,我赋予自己的使命,是要重塑测试的真正意义,还紫微斗数本来面目。这个任务困难重重,但就像我常说的:“我只做困难的事,因为容易的事引不起我的兴趣。”,这个目标使我愿意逆着自己的个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成为术士是我的宿命,而实际的任务却是重新改写“测试”这二个字的意义。这一点差别,就是“宿命论”与“造命论”的差别,也是我强调人生必须“接受命运,但不接受宿命”的重点。
什么是宿命
宿命,就是上天所赋之命,你的基因是人,你就是人;你的基因是黑猩猩,你就是黑猩猩。虽然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只有百分之二,但这百分之二就决定了你的命,半点不由人。
基因决定命运最jiduan 的例子,就是罕见疾病亨丁顿舞蹈症。正常人第四对染色体内DNA基质CAG(三核甘酸)重复排序的数目是小于15,若是超出这个数目,就会罹患亨丁顿舞蹈症。这个疾病目前无法治疗,会在什么年纪发病,完全决定于CAG重复排序的数目。如果是39次,则病人会在66岁出现第一次症状,75岁时变成痴呆;如果是40次,会在59岁发作;若多达50次,则在27岁便会丧失心智。这完全是先天决定的可怕宿命,外力根本无能为力。
没有任何一个测试术能准确到这个程度,可以这么残酷地告诉一个人,他的生活何时会崩溃,而且无法预防和改变,这才是绝对的宿命。
但是拜现代科技之赐,这个“命”也有可能改变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唐氏症(即俗称的蒙古症)婴儿的命运。大家都知道,现代妇女怀孕,只要做羊膜穿刺术,就能验出胎儿是否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这就是唐氏症的病因。唐氏症患者心智迟缓、个性温和,注定会快速老化,通常会发展出某种形式的阿兹海默氏症(即老年痴呆症),往往活不过40岁。
唐氏症患者一生不会有烦恼与痛苦,从这个角度看来,你可以说他们真正是“好命”的人,但是他却会给家人带来烦恼与痛苦。因为科技进步,现在唐氏症患者可能在胚胎期就被人道毁灭了。对于这种做法,从优生和道德的角度,各有见仁见智的看法,但是从命运的观点,这表示科学的研究使先天宿命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性格决定的命运
遗传基因会对身体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从紫微斗数的观点,个性基因的排列组合,则让我们虽然同样身为人类,却有不同的性格组成。性格是什么?性格就是人在处理人事时,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心理特点。有人冲动,有人懦弱,有人刚愎,有人优柔。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一个人的性格将会跟着他直到老死。
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紫微斗数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也最完整的性格与行为分类科学,它用生日及性别两个参数,即能准确推算出一个人的个性,以及这种个性所带来的可能命运。因此我们可以说,紫微斗数是完整的EQ(情绪智商)分析及行为科学,但是又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因为它是用出生时辰作为判断的前题,所以在分类方式上有独特的意义。
在对全球五百大企业管理者所作的调查里发现,一个成功者的必要条件不在智商(IQ),而在情绪智商(EQ)。另一份调查显示,近20年来美国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只有中等,情绪智商则很高。情绪智商是可以学习的,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紫微斗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EQ分析及学习工具,却一直被误用,这是很可惜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性格决定命运,就像俗语常说,“贪夫殉财,烈士殉名,贞妇殉节”,但是同样的性格却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层次。例如,同样是执着,一个在duchang 里散尽家财的赌徒,和一个宗教家不惜献身的执着,在层次上大不相同;同样是善变,一个zhengzhi 上见风转舵的政客,和航海家随机应变的能力显然相反。所以性格不是决定命运的绝对因素,性格加上后天环境及学习累积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决定命运!
挣脱命运束缚,就是成功的人
正因为有宿命的存在,所以人会想要测试。但是我要强调,测试的目的在于知命,知命的目的在于造命,如果连测试的目的都搞不清楚,那么结果一定是失望。
知命,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不要以为这件事很简单,活了一辈子还不认识自己个性的人太多了。由于他们不知命,也就没办法创造命运,只好在宿命里打转。
造命,则是认识自己个性上的优缺点之后,改善缺点,发扬优点。告诉自己,优缺点是天生的,它们无善无恶,不需因缺点而自卑,也不需因优点而自豪,因为优缺点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用对了地方就是优点,用错了地方就是缺点。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他五十岁时,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把外在的命运和自己的性格融合。他把握了自己的性格,也就把握住了天命,自然也就能够创造自己的命运。
人生其实都是在宿命里打转,再从造命里挣脱,能够挣脱命运束縳的人,就是成功的人。著名的哈佛医学博士,《心灵地图》(The road less traveled)作者派克(Scott Peck)说过:“心灵成长是一种复杂、艰钜的毕生工作;能够超越本性,学习做并非出于本性的事,正是人性的特征。”
从宿命到造命
我们看到饲养在农场里的猪,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牠的测试老师,铁口直断这只猪的命运,预测牠会在哪一天往生。因为这是牠的宿命,牠无论如何无法挣脱。
但是生而为自认是万物之灵的人,为什么常常甘于退化成动物,接受自己的宿命呢?原因当然是造命很辛苦。让心灵退缩回到本能,接受宿命,就像吸毒一样,可以让自己暂时活在阿Q式的精神安慰里,接受人世间的不公平,期待下辈子再连本带利捞回来。
相信宿命,其实是人之常情,因为宿命论的立论,就是生命中的不平等,都是上天注定的。既然是上天注定的,那么就容易释怀,不会陷在“人比人,气死人”的食物链中而痛苦。
很多人宁可相信宿命,因为造命过程不止痛苦,而且付出与所得之间很难平衡。很多人不是一开始就相信宿命,而是遭逢极大的挫折后,转而用三世因果(前世之因,今世之果;今世之因,后世之果)来寻求内心的解脱。很多人测试,就是因为不想听一堆大道理,只想听他想听的,而宿命就是一帖最方便有效的镇定剂。
所以宿命并非完全不好,关键就在于:内心是否真正解脱了?还是只不过为自己的逃避找一个藉口?我看过太多人,嘴里说视富贵如浮云,心里却是嫉妒不已,只是没有勇气去争取罢了。就如唐朝大文豪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人性的问题就是怠惰与忌妒,“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懒惰的人不想学,又嫉妒别人学了比自己强,所以一方面消极的逃避,一方面又出现诋毁他人的行为。
相对的,每当多一个人相信宿命,就会让人与人的竞争里,少一个对手。于是,不相信宿命,愿意努力造命的人,就更有机会脱颖而出。而且我强调的造命,不只是生命的积极进取而已,还包括要能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平,也就是真正的造命观:“接受命运,而不接受宿命。”
真正的造命观:接受命运,不接受宿命
在现代急遽变化的时代里,因为过度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使得很多人颓然倒下,不得不相信真有命运这一回事。但是,要用什么方式接受命运呢?
接受命运,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能够“舍弃得失”,了解人生最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为得与失是相对的,你永远要失去一些才能得到另一些。而且得与失的衡量标准也会改变,没有人能确定何谓真正的“得”,何谓真正的“失”。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定律。所谓边际效用,就是一个东西的价值,和数量相关。例如,水虽然是人的必须品,但因为水很多,所以价值很低;黄金虽然不是必须品,但因数量稀少,所以价值高。但是,当你在沙漠里快要渴死的时候,你会用所有的黄金去换一杯水。这时候,第一杯水的价值变成无限大,但是第二杯水,第三杯水……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
所以20岁的时候,你会拿健康去换金钱,因为这时候,健康取之不尽,金钱却很匮乏,健康的边际效用比金钱低;等到60岁,你会付出所有的钱,只为了多买一些健康,因为此时你已赚得足够的金钱,而健康却是如此难得,金钱的边际效用要比健康低多了。
了解了这个道理,舍弃得失就不会这么困难,因为,当时空、处境、条件不同了,得与失可能完全相反,还有什么好斤斤计较的?
接受命运,还能让你在人生的过程中,可以更宽容。因果是存在的,你在人际关系上越愿意宽容,果报越常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在你最需要时,助你一臂之力。
不接受宿命,才不会丧失奋斗的勇气,能够坚持到底,保持竞争力,而不是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藉口。
不接受宿命,也使你对人间抱持感恩之心。因为,当你在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是在影响别人,也被别人影响的交互作用之下。只有感恩,才能让它良性循环,让心与心的连结更为紧密。
我把我的造命观写成四句偈:
保持竞争力,舍弃得失心;
常怀感恩意,不忘世间情。
我认为这才是中庸而均衡的人生所应抱持的态度,任何一句都不应偏颇或忽略。保持竞争力,你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舍弃得失心,你才能让心灵平静,不斤斤计较一时的得失;常怀感恩意,让人与人更宽容相处;不忘世间情,才不失去生而为人的基本意义。
>>张盛舒紫微命格详批,不仅给你最完整的张盛舒紫微命格详批,还给你张盛舒老师的造命箴言,要你了解命运并突破自己的命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