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与数字的规律,河图与数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都要计数。简单如吃饭用了五拾元,给一百元纸币找数,老板应该找回多少钱?又例如去买东西,一件东西三拾元,买三件就要九十元。总之,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数,都会同我地既生活息息相关,风水理气,亦同样和数学有密切关连。
而今篇就举风水学上的河图为例。学风水要学得精炼,首先要识得易卦河洛理数,而「河」即是指「河图 」。河图口诀 ,相信很多人都识得: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
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
四九作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河图口诀有关「五十同途」这一句,有几个版本,例如「五十相守、五十守中、五十居中。」
以上口诀算是河图的精简口诀,因为详细口诀是这样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河图是以奇数代表阳,代表天﹔以偶数代表阴,代表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种组合叫做「合生成」。只要大家留意一下河图的数,原来只是简单的加减数。一加五得六、二加五得七、三加五得八、四加五得九、五加五得十。所以河图全部都是加数。
其实,即如刚才所讲,河图数都系减数,十减五得五、九减五得四、八减五得三、七减五得二、六减五得一。总之,系单位数加五或者减五,就系河图既数学。在风水来说,不论洛书或河图,都对「五」这个单位数特别着重。
如何看河图与洛书
口诀:一六共宗,为水居北;二七同道,为火居南;三八为朋,为木居东;四九为友,为金居西;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洛书:
把九宫图中的数字排列来进行详解一番,或可看出一定道理来。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就是横坚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4+9+2=15;3+5+7=15;8+1+6=15;4+3+8=15;9+5+1=15;2+7+6=15;4+5+6=15;2+5+8=15
数字玄机
a+b+c=d+e+f;a^2+b^2+c^2=d^2+e^2+f^2
我们以左列的438与右列的276为例加以说明。当我们把数递变为两位数相加时,左右两列数字之和依然相等。即43+38+84=27+76+62。从下向上递变依然成立。即83+34+48=67+72+26。
递变为三位数依然相等,即438+384+843=276+762+627。
从下向上递数依然成立,即834+348+483=672+726+267。
再这样递变下去为四位数、五位数、六位数,一百位数、一千位数依然成立。神奇之处还不在这里,更为神奇的是不管是一位,还是两位数三位数的平方相加和依然可以左右相等。比如两位数即43^2+38^2+84^2=27^2+76^2+62^2。
三位数四位数平方和依然可以成立。也就是说一百位也好一千位也好都可以成立。
扩展资料:
“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venation”。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八卦五行是分门别类;如何组织成有序运作整体,就是洛书之功用。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图
百度百科-洛书
先天八卦与河图的关系
河图传说是伏羲制作先天八卦的依据,孔子在《系辞》就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但伏羲当时看到的河图是怎样的?河图是否早于先天八卦?至今尚无确凿的考古证据,而只是合理想象和逻辑推测。
关于河图真伪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争议。今天流传的河图,起于宋初民间。据说是麻衣道者传给陈抟,然后辗转传给许坚、刘牧、蔡元定等人,最后经朱熹之手传世至今。世传河图(见图1世传河图)共有55个黑白点。其中,白点1,3,5,7,9为单数,代表阳,又代表天,称为天数,天数之和是25;黑点2,4,6,8,10为双数,代表阴,又代表地,称为地数,地数之和是30。所以孔子判断:“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图1世传河图
河图用了10个数,而八卦却只有8个,可见,要建立河图与八卦的映射关系,关键在于处理好数与卦的对应关系。为什么唯独不用5与10两个数,只用上了1,2,3,4,6,7,8,9这8个数?孔子在《系辞》记载:“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这可能就是伏羲制作先天八卦的秘诀所在。
所谓“参伍以变”,“参”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参”作“叁”解,“参伍”就是“三五”,这里如果仅按数来理解应指“一五”和“二五”,即5和10两个数。二是“参”也按“参与”理解,“参伍以变”指以“二五”为始(即以“十”为始),经“五”之加减,实现太极生两仪。
所谓“错综其数”,“错”即上下相错,“综”即左右综合,将“一五”其数一分为二,上下相错得二余一。所以,“五”之加减,“二”之加减,“一”之加减,均应左右综合,加者为阳,减者为阴。
所谓“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指又经“二”之加减,实现两四象。
所谓“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指复经“一“之加减,最后所得再“极其数”而一分为二,实现四象生八卦。
所谓“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指天下之至变是由“参伍以变”、“通其变”、“极其数”三次数变,引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次象变。
现在我们假设河图早于先天八卦,伏羲当时又是怎样观物取象,并根据河图推演先天八卦的?我猜测大致有三个步骤,来实现“天下之至变”。
第一步,太极生两仪。即以10为始,以5加减,当为“参伍以变”。
10+5=15,此为阳;
10-5=5,此为阴。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即5/2=2余1,在第一步“五”之加减之后,为第二步“二”之加减和第三步“三”之加减作好准备。
第二步,两仪生四象。即又以2加减,属于“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15+2=17,此为阳阳;
15-2=13,此为阳阴;
5+2=7,此为阴阳;
5-2=3,此为阴阴。
第三步,四象生八卦。即复以1加减,得数一分为二,视为“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见图2先天八卦图)。
17+1=18,18/2=9,此为阳阳阳,记为乾一;
17-1=16,16/2=8,此为阳阳阴,记为兑二;
13+1=14,14/2=7,此为阳阴阳,记为离三;
13-1=12,12/2=6,此为阳阴阴,记为震四;
7+1=8,8/2=4,此为阴阳阳,记为巽五;
7-1=6,6/2=3,此为阴阳阴,记为坎六;
3+1=4,4/2=2,此为阴阴阳,记为艮七;
3-1=2,2/2=1,此为阴阴阴,记为坤八。 图2先天八卦图
由此可见, 以十为始,先经五之加减,又经二之加减,复经一之加减,最后一分为二,完成“参伍以变”、“通其变”、“极其数”三次数变。如此三变,十可化生八数,八数可应八卦。
十变为九,历经加五、加二、加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阳阳阳,此为乾卦;
十变为八,历经加五、加二、减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阳阳阴,此为兑卦;
十变为七,历经加五、减二、加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阳阴阳,此为离卦;
十变为六,历经加五、减二、减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阳阴阴,此为震卦;
十变为四,历经减五、加二、加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阴阳阳,此为巽卦;
十变为三,历经减五、加二、减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阴阳阴,此为坎卦;
十变为二,历经减五、减二、加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阴阴阳,此为艮卦;
十变为一,历经减五、减二、减一再一分为二,对应阴阴阴,此为坤卦。
至于伏羲之所以按这样的平面方位排列八卦,乐清人南怀瑾的解释是,先人与今人的方位刚好相反,而且伏羲是立足中国观物取象的。在先人眼里,西北多山地,东南多河海,东北多雷,西南多风,东方升太阳,西方挂月亮。所以,中国八卦的方位自然是——
乾为天,坤为地,所以乾上坤下,这也是天南地北的来历;
离为日,坎为月,所以离东坎西;
震为雷,巽为风,所以震东北巽西南;
艮为山,兑为泽,所以艮西北兑东南。
但南公的说法似乎还有点牵强,既然是立地观察,天在上地在下,为什么还要拘泥于传统的平面来理解?况且卦的意思如果理解为四维时空上的“挂”可能更靠谱一些。看来,不仅世传河图值得质疑,世传先天八卦是否应作平面理解也是值得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