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有什么风俗习俗?腊月有什么来历?

时间:2019-06-04 09:13:44 八字
“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过了腊月,春天便不远了。腊月有什么风俗习俗?腊月有什么来历?每一天的日子有好有坏,想要了解更多关于2018年农历十二月日子吉凶问题,请关注姓名姓名算命网2018年农历十二月相关文章!

腊月有什么风俗习俗?腊月有什么来历?(图文)

腊月有什么风俗习俗:

腊月二十三
俗称农历小年,也有地方称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小年,顾名思义,是跟春节这个“大年”相对的。小年这天,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祭灶神。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司饮食之神,即掌管人间饮食。晋代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并在小年这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报告。所以,人们为了灶神升天后能替自己和家人说好话,就在小年这天备好美食佳肴、糖品果蔬、醇香美酒恭送灶神升天,以祈求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家甜言蜜语美言一番,并带着善报和福祉返回人间,庇佑家人来年顺利吉祥。也因如此,现在的许多地方仍然非常重视在小年这天祭灶神。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腊月二十六
春节传统汉族民俗“炖大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很多人在这一天期盼的。
腊月二十七
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等。
腊月二十八
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腊月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这也是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的来历:

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这个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古代,人们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祭祀用的贡品称为“腊祭”。另外农历的12月为一年中最后一个月,“腊者,接也,逐疫迎春”,寓有新旧交替,驱逐病灾,迎接新春的意思,所以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24节气中的小寒或大寒在腊月,另外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和四九也在腊月,所以才有“寒冬腊月”的说法。民间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的就是腊月的寒冷,腊月时期,农事已忙完,大部分时间冰雪覆盖,人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