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推背图第29象详解

时间:2019-11-20 10:10:34 八字

  推背图详解:第二十九象 仁宣之治

  第二十九象 壬辰

  谶曰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皞皞熙熙康乐利众

  颂曰 一枝向北一枝束 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 真有叁代之遗风

  金圣叹注解: 「此象主宣宗时张太后用杨士奇、杨溥、杨荣叁人,能使天下又安,希风叁代,此一治也。时人稍士奇为西杨,溥为南杨,荣为东杨。」

袁天罡推背图第29象详解

  一、推背图详解:第二十九象:

  明朝成祖之后是仁宗,然后是宣宗,宣宗时朝政由闻名的三杨来主持,可称国泰民安。杨士奇号称西杨。杨溥称南杨。杨荣称东杨。三杨直到明宗时始退。

  图象也明显是三棵杨树,诗更是明确了所指。“枝发厥荣,为国之栋,皞皞熙熙,康乐利众。”是说杨树生长的很好,成了国家的栋梁,对人民有大贡献。“枝向北一枝束,又有南枝种亦同。宇内同歌贤母德,真有三代之遗风。”这是说三个伟大人物都是同种的,都姓杨,他们的为政真带有三代(夏商周)的遗风啊。唯一不对的是“一枝向北”找不出“北杨”来,只有西杨。

  “宇内同称贤母德”,据考证是指张太后,而非冒称生了子而使本非皇帝骨肉的祁镇变成了太子的孙贵妃。全世界都称颂这位伟大的母亲。

  二、众解精华

  1. 解颂

  【一枝向北一枝东 又有南枝种亦同】

  「一枝向北」:指随朱棣五次「向北」征伐蒙古的杨荣。

  「一枝东」:指号「东里」的杨士奇(时人称他为西杨)。

  「南枝」:指在当时称为「南杨」的杨溥,他进入内阁[1]最晚。

  「种亦同」:也姓杨。

  与图中三树对应,喻:杨荣、杨士奇、杨溥。他们都是明朝的五世老臣,历经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宣宗、英宗。

  杨荣(1371—1440),原名杨子荣,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入翰林院。永乐(朱棣年号)初年为文渊阁大学士,入七人内阁,谋而能断,尤擅长边防,深得器重,朱棣为之改名为杨荣。1410~1424年,随朱棣五次北伐蒙古。在仁宗、宣宗、英宗即位时,他三次稳定了政局,值内阁38年。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1399年,因学行出众,入翰林院,永乐初年入七人内阁,自仁宗时成为内阁之首。直至英宗初年,任内阁40年。

  杨溥(1372-1446),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入翰林院。永乐年间选为太子近臣,受谗言入狱十年。太子(仁宗)即位才出狱,组建弘文阁,掌阁事。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二杨共值,始有「三杨」之称。

  明仁宗、宣宗都是圣明贤德的君主,他们任用三杨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利民兴国的措施,如「评反冤滥、重农减赋、赈荒惩贪」等,使这一时期吏治清明,社 会稳定,经济繁荣,是明朝的盛世。

  【宇内同歌贤母德】

  指被誉为「女中尧舜」的张太后。

  张后是明仁宗的皇后,是仁宗、宣宗、英宗初年三朝国母。在她做太子妃时,就以贤德闻名,成了保全朱高炽太子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仁宗在位一年即逝,28岁的宣宗即位,尊母亲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多禀报张太后裁决。宣宗在位10年去世,张太后立9岁的英宗即位。群臣请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她尊祖制不允,重用三杨辅佐幼主。

  张太后勤俭治家,不允许娘家人干预朝政,还震慑宦官王振使之不敢专权。他勉励宣宗体恤民情,也教导英宗继续祖、父时的国策,使明朝的国力在她晚年达到了全盛。

  【真有三代之遗风】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民风纯朴、天下大治的时期。

  明朝建文帝时,崇尚「三代」古风,认为那是完美的理想社 会。甚至恢复了「三代」时的一些官名。本句除了赞颂「仁宣之治」,还隐喻了明朝尚古的理想。

  2、 解谶

  【枝发厥荣 为国之栋】

  指三杨治国有方,使朝野天下欣欣向荣,堪为国家栋梁。

  「枝」:指三杨。「厥」:音决,字意为「其」。第21象出现过,作拆字迷:「厥」有宫门大开之意,因「阙」(音却)是指宫门,「阙」无门,厰开了就是「厥」字。这里似喻仁宣之治时,朝廷言路大开,从谏如流——当然,这是三杨劝谏仁宗、宣宗的功劳,故曰「枝发厥荣」。

  【皞皞熙熙 康乐利众】

  「皞」:音浩,古通「昊」,广大。「熙」:光明,和悦,兴盛。

  本句指从「仁宣之治」到明宗初年,也就是张皇后作为一国之母的时期,明朝天下大治,百姓安乐。

  三、陈曦解颂、图

  本象预言的是明朝的全盛时期——仁宗、宣宗在位时的仁宣之治,盛世一直延续到英宗初期。

  解图

  图中只见「三杨」,未见决策者张太后的影子,暗喻张太后虽然裁决主导大事,但形式上未垂帘听政,而是启用三杨辅幼主。

  这种画迷——以图中不显示来隐喻幕后人物,后边还会出现!对破解某象,揭开伪//史,非常关键!

  ※ 辨析:

  金圣叹解为:西、东、南三杨,是明朝时以三杨「居地所处」划分的。

  颂中的三枝:向北、东、南,与上述并不完全对应。

  《推背图》是预言历史事件的,本象是以历史事件来隐喻「三杨」,故不能完全按照明朝的民间称谓,来对应解释「三杨」。

  四、文征解卦

  卦为「恒」,下为巽,指风;上为震,指雷。

  「恒」卦为「相对并行之象,努力不懈之意」,正与图、谶、颂中「三杨」共值内 阁相合,同心理 政,努力治 国。

  「恒」卦大象为:「震为动,宜向外发展;巽为入,向内,一内一外,各居本位,故能恒久」。正合「三杨」治 国,内外各有所长,配合默契,执*政时间很长。

  「恒」卦运势:「万事亨通,能恒久努力,安守本份则吉,妄动则招灾」。正合三杨「安守本份」的治国方略。宣宗即位后,皇叔朱高煦叛 乱,杨荣力主御驾亲征,平定叛 乱是本分之举。而后宽赦其他亲王,以及放弃在交趾(越南)的驻军,都是本分的战略。

  五、史实精要

  [1] 内阁:明朝的核心权力机构。明成祖朱棣创立了内阁雏形,本是辅佐皇帝、帮助决策的近臣班子,由文渊阁等大学士组成,因文渊阁等都在皇城内,故又称内阁。后来演变为制约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明朝后期的内阁,常规职责是:票拟(批阅)章奏、草拟圣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等,内阁奏章最终要皇帝批准。皇帝自己拟旨独*-/行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不行了。

袁天罡推背图全解
第1象 第2象 第3象 第4象
第5象 第6象 第7象 第8象
第9象 第10象 第11象 第12象
第13象 第14象 第15象 第16象
第17象 第18象 第19象 第20象
第21象 第22象 第23象 第24象
第25象 第26象 第27象 第28象
第29象 第30象 第31象 第32象
第33象 第34象 第35象 第36象
第37象 第38象 第39象 第40象
第41象 第42象 第43象 第44象
第45象 第46象 第47象 第48象
第49象 第50象 第51象 第52象
第53象 第54象 第55象 第56象
第57象 第58象 第59象 第60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