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学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时间:2019-11-22 10:03:22 八字

  太极,是《周易》学至关重要的概念之一,但在《周易》古经中这一概念并未出现。它隐藏在卦爻和筮变之中,由《系辞》从中绎而出,然后,经历代后儒的精心钻研,在《系辞》所描述的太极的基础上,勾勒出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其理论的核心为宇宙的本质是以一阴一阳为基本元素的二进制数学模式。通俗地说,宇宙是由数构成的,呈现出的则是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宇宙万象。

  “太极”的“太”,古作“大”或“泰”。“太”字出现后,往往表示超过“大”的状态,是对“大”的加强。“大”字甲骨文作“”,金文基本同形,是正面站立的人形,取自“天大、地大、人大”之意。

  “极(極)”字古字即“亟”,甲骨文作“”,象人上极顶,下極足,或上极天,下极地,表示一种jiduan 的状态。加上“木”字偏旁,初意为房梁,以极高为意。

  “太极”是指宇宙的jiduan 状态,是将现实世界倒推到宇宙初始,万物具其理而无其形。所以,“太极”实际上即为“无极”。这种“无极”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本,是道家讲的“道”,佛家讲的“本心”,所以邵雍说“道为太极”、“心为太极”。

周易学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那么,《周易》学的太极到底指的什么?

  《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来自四象,四象来自两仪,两仪来自太极。而太极蕴含在易理之中。

  太极即化生宇宙万象之前的原始状态,首先生成两仪,而后有生成四象、八卦,乃至宇宙万象。

  朱熹在《易学启蒙》中用阴阳爻的排列组合模式,模拟了这种宇宙万象递进生成的过程。

  先看太极。“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眹之目。在《河图》、《洛书》,皆虚中之象也。”太极是一种大无,有含于其中而未显。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创世的第一步。所生两仪即一阴一阳。

周易学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阴阳两仪如正电与负电、物质与反物质等等,、所象征的两个相反相成、互为其根的状态或物质,是构成宇宙万象的最基本元素。

  之后是“两仪生四象”。

  阴yangju有了不同性质,阳有太阳、少阳,阴有太阴、少阴。这样就有了量变和质变的差别。少阳、少阴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当条件成熟,即成为太阳、太阴,此时就会转化成其他状态,或者说生成其他物质。

  “四象生八卦”,即在四象上再加阴阳两仪。

  阴阳的三三重叠,完成的是“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即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八经卦的完备象征了这一过程。

  三生万物的演化还在继续,在八经卦上面再加阴阳两仪,三爻增为四爻。

  八变为十六。物质的状态更为丰富。

  由此而继续叠加阴阳两仪,四爻增为五爻,十六变为三十二。继而是五爻增为六爻,三十二变为六十四,最终完成六十四别卦。

  以此类推,每一个层次叠加一次阴阳两仪,一直累加到十二爻,包涵了一卦和之卦的总和。如《焦氏易林》,共得四千零九十六卦,两万四千五百七十六爻,用以象征宇宙万象。

周易学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如果用现代算式表示,则为2的2次方……2的12次方,演成4096卦。如果以0表示,以1表示,那么从少阴到老阴,从老阴到少阳,然后从少阳到老阳,从老阳到少阴,又是一个由0进位为1、由1进位为0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这就是《周易》学宇宙生成的二进制数学模式。万事万物均由空或有、虚或实、阴或阳、0或1不断转化累加而成。

  太极观对世界的认识与现代科学有许多共通之处。

  从物质生成来说,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肇始之时,最早形成的元素即为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氢原子,以及多一个质子和电子的氦原子。此后在恒星的变迁中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爆炸和毁灭,逐渐形成从锂(3个质子和3个电子)到铀(92个质子和92个电子)所有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的原子,完成了原子级别的创世纪。原子结合为分子,分子组成各种物质,甚至有幸成为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于是有了我们眼前的世界。正电荷类似于,负电荷类似于。世界如果停留在一,则赋予几次方的数值都不会具有意义,但一旦由一而二,则会进一步三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无穷无尽地演绎成今天的三千大千世界。

周易学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从宇宙生成来说,现代科学由红移学说推导出宇宙起源于无限小的一个点,并将之命名为奇点。按《周易》太极学说,从某一个节点,比如从4096卦倒推,最终归二为一,再从一入于太极,那么这个太极在物质世界层面上,基本等同于奇点。

  从物质世界的认知上,量子论认识到粒子级别的微观世界,竟与观察者的观察甚至意识相关,比如著名的双缝实验。所以物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某种关联。《周易》的太极学说认为,太极生两仪而成阴阳,即,由此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以至无穷,是一个宇宙气化过程,这个气化而成的世界,在终极认识上是虚无的,它是受人的认识所感应的,这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缘起所在。人的心神同样来自于这个气化过程,所以,不但道为太极,心亦为太极,两者在根本上是一回事。

周易学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系辞》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道为太极,心亦为太极,这是筮法所本的理论依据。道与心本为一源,为什么就不可以将二者的隔断打通?《周易》筮法试图找到的正是《系辞》所说的“几”,这是一条心与道的神秘通道,探索的方法则是分析以数理为基础的易象。

  太极学说发轫于《系辞》,成熟于两宋,在儒释道的合流中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成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太极学说引申出的认识论和处世哲学可以总结为:阴阳互根,动静相宜,不偏不倚,顺势而为,柔可克刚,过犹不及,等等,其实包涵了更多的易理成分,甚至是儒释道三家之说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