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北斗七星是什么星座

时间:2021-03-11 15:26:28 星座

北斗七星是什么星座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离它最近的应该是小熊星座。通过北斗星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小熊星座里的北极星。常用此法找北极星,因此,它的勺头两颗星叫“指极星”。

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一:天枢

星座: 大熊座α(天枢,贪狼星)

西名: Dubhe

Bayer letter: alpha Ursae Majoris

视星等: 1.79等

绝对星等:0.2等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1h 03m 43.70s

赤纬: +61 45' 03.2"

高度: 54 12' 33"

方位角: 048 49' 51"

U2000: Chart 24, Vol 1

Transit: 04h 33m 11s

距离: 124±2 光年

光度: 181±7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二:天璇

星座: 大熊座β(天璇北斗七星座,巨门星)

西名: Merak

Bayer letter: b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1h 01m 50.49s

赤纬: +56 22' 56.6"

高度: 52 25' 31"

方位角: 057 19' 13"

U2000: Chart 46, Vol 1

Transit: 04h 31m 18s

距离: 79.4±1.1 光年

光度: 55.2±1.6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三:天玑

星座:大熊座γ(天玑,禄存星)

西名: Phecda

Bayer letter: gamma Ursae Majoris

星等::2.5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11h 53m 49.83s

赤纬:+53 41' 41.1"

高度:44 38' 39"

方位角:055 15' 46"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23m 09s

距离:83.7±1.4 光年

光度:59.0 ±2.0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四:天权

星座:大熊座δ(天权,文曲星)

西名:Megrez

Bayer letter: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3.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12h 15m 25.57s

赤纬:+57 01' 57.3"

高度:43 59' 16"

方位角:048 59' 49"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44m 41s

距离:81.4±1.2光年

光度:24.4±0.7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五:玉衡

星座: 大熊座ε(玉衡,廉贞星)

西名: Alioth

Bayer letter: epsilon Ursae Majoris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2h 54m 01.76s

赤纬: +55 57' 35.6"

高度: 39 06' 28"

方位角: 045 49' 31"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23m 11s

距离: 80.9±1.2 光年

光度: 98.7±3.0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六:开阳

星座: 大熊座ζ(开阳,武曲星)

西名: Mizar

Bayer letter: z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23m 55.55s

赤纬: +54 55' 31.4"

高度: 35 17' 26"

方位角: 043 11' 00"

U2000: Chart 48, Vol 1

距离: 78.2±1.1 光年

光度: 60.2±1.7 x 太阳的光度

开阳增一:辅星

星座:大熊座80(开阳增一,辅星,破军星)

西名:Alcor

星等: 3.95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25 m13.7s

赤纬:+54°59'16.8"

U2000: Chart 48, Vol 1

距离: 81.15光年

光谱:A5V-SB

开阳是个著名的双星,它的伴星(大熊80)中国古代专名“辅”,与主星角距:11'49",亮度3.95等。古时候军队测试士兵的视力就曾经用过这对双星,中国和外国都有军队用过它。

辅星即大熊座80,是大熊座ζ(开阳)的伴星,又称左辅。有许多人把这颗辅星用在测试视力,如能分辨出这颗辅星,视力就达到了1.5了。

《史记·天官书》:“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晋书·天文志》:“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石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 明 何景明 《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纪兮,命辅星以佐之。”

北斗七:摇光

星座:大熊座η(摇光,破军星)

西名: Alkaid

Bayer letter: 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1.86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经: 13h 47m 32.44s

赤纬: +49 18' 48.1"

高度: 28 42' 54"

方位角: 044 29' 36"

U2000: Chart 49, Vol 1

Transit: 07h 16m 33s

距离: 101±2 光年

光度: 141±6 x 太阳的光度

北斗七星的形状处在不断变化中

古人把北斗七星作为一种永恒的神圣的象征,难道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永远不变吗?它永远是找北极星的“工具”吗?当然不是这样。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恒星也不例外。既然恒星也在运动,那么,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当然也在不停地变化。

实际上,这7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在60光年~200光年之间,它们各自运行的方向和速度也不尽相同,7颗星大致朝两个方向运行,摇光和天枢朝一个方向,其他5颗基本朝一个方向。根据它们运行的速度和方向,天文学家们已经算出,它们在10万年前组成的图形和10万年后形成的图形,都与今日的图形大不一样。10万年以后,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这种柄勺形状了。

星座方位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这七颗星中有5颗是2等星,2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颗星。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使——玉衡、开阳、摇光那个明暗双星。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视双星, 肉眼即能识辨。开阳本身也是一颗双星。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视北极星为上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故《易。传》:“帝出乎震”,震卦在东。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10万年后,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了。

又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接,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此外,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曲线延伸北斗七星座,画出一条弧线后,会遇到21颗亮星之一的大角,即牧夫座α星。

星座解析

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称、黄老经注解、道教称呼、天文专名、国际通用名的顺序介绍:

1、天枢星。《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贪狼星”,天文专名是 Dubhe ,国际通用名是 αUma 。

2、天璇星 阴精星之魂神 巨门星 Merak βUma

3、天玑(机)星 真人星之魄精 禄存星 Phecda γUma

4、天权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Megrez δUma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灵 廉贞星 Alioth εUma

6、开(闿)阳星 北极星之魄灵 武曲星 Mizar ζUma

7、摇光星 天关星之魂明 破军星 Alkaid ηUma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