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也吃药?谈谈长期使用中成药调理八字偏性...
我2015年就用中成药给人调理过身体,虽然那时水平很洼,效果还不错。
但我一直没把使用中成药做为主攻方向,我对五运六气的理解主要用于八卦象数的出方实践。
主要原因有:
一是不少病人会有顾虑,是药三分毒,没病长期吃药不好吧?
二是真正的重病人,我个人认为执业中医师用汤药摧枯拉朽、见招拆招,可能来得更快吧?
我其实心里很清楚:事实上,会用八卦象数的重病人多数都是找不到厉害中医帮忙的。
以五运六气为指导使用中成药从调理八字偏性入手,可能会慢一点,但不走弯路,比病人劳民伤财地四处奔波求医,满怀希望又一次一次地失望,未尝不是更有效、更节省时间和金钱的康复之路。
不怕慢,就怕站。中成药是五运六气爱好者不能放弃的武器。
这几年,除了看中医外,我也在摸索着用中成药给自己调理身体。毕竟看中医、熬中药很花时间,又累又麻烦,还经常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去年是我给病人用中成药用得比较多的一年,我给病人用的药,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吃过的。
我也一直在思考,长期使用中成药调理八字偏性是否合理?
一、怎么理解“是药三分毒”?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里说得很明白:毒药攻邪。
人会生病就是因为藏腑功能出现了偏差,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来制衡和调整这种偏差,才能让人体恢复并保持健康的状态。
所以,用药就是要取其偏性,药物的偏性就是毒性。没有偏性,药就不能治病。
因此,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没毛病。
那么,为什么对症的中药并不会在人体上表现出毒性呢?
因为,药物的毒性是有病病当之,无病人当之。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呈现毒性,就是因为用在了需要这种偏性的病人身上。药对症了就治病,药不对症就是毒。
我前面也想过能不能纯用食补代替药补,后来琢磨了下健脾胃的食疗名方八珍糕。
八珍糕其实就是一个调脾胃的小药。八珍糕基础方是: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怀山药,芡实。
乾隆年轻时食用的八珍糕其余两味药为山楂和麦芽,目的是消食化积;年老后,去这两味而用人参和党参。
看看这些成份,你说这跟吃健脾丸、香砂六君丸、保和丸有什么区别?自己折腾这些麻烦死,还不如直接用中成药方便呢。
二、没生大病,应不应该调理?
不少人都有这个顾虑,觉得我没病,天天吃药好像不太对啊。
其实,有病、没病要看你怎么理解。如果你觉得非得到肝硬化、脑肿瘤、肾功能衰竭这一类有形、有质、有器质性病变的才叫生病,那完全是现代医学的观点。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这是中医治未病思路的生动注解:最高明的大夫在疾病还很轻微、很弱小的时候就发现它、治好它,斩断了它发展成大病重症的机会。
换句话说就是:真正厉害的中医是不会治大病的,因为他就不给你得大病的机会。
因此,在大病成形之前开始调理,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完全没毛病。
除了望而知之的神医,一般人是做不到病在皮毛就能开始治疗的,而五运六气可以。
五运六气的厉害之处在于:只要知道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就立刻能知道TA容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问题,并能提前制定调理八字偏性的应对方案,真正做到治未病、未雨绸缪。
三、为什么调理的中成药要长期吃、不要停?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说:“平人者不病也。"
不懂中医又不修炼的一般人,几乎没有不生病的。会生病就说明你不平了呗。
那你为什么会不平?因为你八字运气五行生来就不平衡啊。
八字运气五行不平衡,就必然表现在藏腑功能的不协调上。
人会生病就是因为藏腑功能出现了偏差,多了少了,虚了实了,热了寒了,诸如此类。
因此,《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又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八字药重病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不管你是什么毛病,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治病的原则就是一个平八字药重病轻,只要能调理达到平的目标,病自然就好了。
没有人的八字五行能完全平衡。八字五行偏性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一直都存在,从来没有消失过。你说这种偏性是不是病?
这种偏性不调理,就一定会累积、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果是为了纠正八字五行偏性,不管是药物还是食物,你觉得应不应该停?
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条曲里拐弯、两边都是悬崖深谷的山路上行驶,明知道不及时地根据山路的走势打方向,车就会开沟里去。
你还说:不行,我这不还没掉沟里去吗?不能动。等掉沟里了我再打110叫救援。
我就想问一句:大哥,你是不是傻?真掉沟里了,你确定你还有命吗?
明知道八字偏性不调理会种下大患,还心存侥幸,觉得现在我还可以,也许病痛不会落在我头上的,不用管吧?
《论语·季氏》曰过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把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放出来伤人的人,就是你自己呀!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平衡你的八字偏性,中成药我不建议停。
四、长期吃中成药调理,安全吗?
因为有“是药三分毒”的成见在,按我的中成药使用方案调理的病人,即使调理的效果不错,也总是心里面有点嘀嘀咕咕的,稍微身体有点小反应,长了几个疙瘩,或者眼睛有点痒,或者偶尔一天睡不好觉了,就立刻来问我是不是中成药不对,给吃坏了;
还有的是调理刚见点好,病人就觉得我现在可以了,不愿意再吃药了;
或者病虽未全好,但觉得自己天天吃药好委屈,逢年过节就给自己放个大假,一弄十几天不吃药,身体差下来的很快,前面调理的成果都还回去了。
其实,不吃中成药调理,人的身体受外界影响也经常会出点小状况。吃药调理的过程中,身体有一些轻微的排病反应也都是正常的。
只要吃饭香、睡眠好,二便通调,体力精力好,说明调理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小毛小病观察观察,不成气候的其实不用管。
调理刚见点成效就停药,或者随便逮个机会就给自己放长假的,你休息了,你的八字偏性可没休息啊。
只要用得对症,中成药肯定在安全范围之内。
中成药的剂量跟汤药相比,就跟挠痒痒差不多。
比如,八字水少肾弱的人容易上虚火,喝汤药的话多半会用到引火汤。引火汤一副药里熟地就用到80克,一副药就是一天的药量。
仲景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饮片3克,一次吃21粒,相当于中药饮片的量还不到9克,想吃过量都是很不容易的。
五、中成药的药量调理八字偏性够用吗?
那么,用中成药是不是药量轻就没多大用处呢?不是的。
中学物理里有个概念叫加速度,就是一个球体,你给它一个很小的力让它滚动起来。
一开始它可能滚动得很慢,但是只要在它速度慢下来之前,这个很小的力能持续不断地施加到这个球上,比如每过3秒就推它一下,每次给的力都相同。
虽然每次推动它的力量都很小,但是因为不间断地施加,这个球就会滚动得越来越快,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个球的运动速度是可以无限大的。
用中成药调整五行偏性的原理跟这个一样,虽然药力轻,但是因为一直在加力,后劲足,缓缓图之,必能日久建功。
如果调理开始得早,又没有长时间地停药,是完全可以在人的年龄增长、中成药药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保证人体的良好运转的。
你现在不调理,再过十年,你还按我方法吃中成药,还是会有用,但是效果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好了。
因为再过十年,人体机能的衰退又加重了,积累的健康问题又更多了。
一句话,年龄越大,调理起来越费劲,还越不容易见效。
六、长期吃中成药调理是不是会药物依赖?
有人会说,调整五行偏性的药不能停,那不就成了药物依赖了吗?
这两个看起来好像一样,但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现在医院给开的降压药、降糖药,是以维持人体生理指标为目的的。药一停,人的生理指标就反弹。所以不能停药,就形成了药物依赖。
你不停药,降压药、降糖药之类治的也不是病,是生理指标。
虽然一直在吃药,但病人的健康问题还在,只是被打压或掩盖,人体还在病态中,病人自己是很不舒服的,而且会越来越不舒服。
而中成药则不同,它调整的是人体的五行平衡,让人体保持良好、稳定、高效的运转状态,病人的饮食、睡眠、体力精力都优于往常,身体各方面的状态都是比较健康的。
中成药停了,人体的圆运动又回到了原来的不平衡状态,健康问题就会慢慢再次出现。
用中成药调理五行偏性和用降压药、降糖药之类维持生理指标,区别在于:
一是看是不是真的治病,二是病人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因为八字偏性的存在,你不调理一定会出问题,你调理得好,本来会出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出了。
如果开始调养的时间比较早,状态维持得好的前提下,中成药的量可以先重后轻,慢慢减少药量,只要能保证人体良好的运转状态就可以了。
七、什么时候开始调理八字偏性最好?
我个人观点:越早越好。
有的人会觉得,从小孩子开始调理有点夸张了吧?
事实上,八字偏性与生俱来,从你来到这世上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起作用。
它对人体的影响比你我想像的都要早,有些小孩四、五岁就开始发病了,爱感冒、爱便秘、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之类,林黛玉就是“从会吃饮食便会吃药”。
不管孩子年龄再小,疾病的刀都架脖子上来了,你还有的选吗?
3岁以前的小孩子脾胃功能可能还没发育好,不一定要用中成药,食疗、音乐、色彩、居处环境等等,五运六气可以想的办法很多啊。
未雨绸缪肯定比被动挨打要舒服得多,也优雅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