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简介

时间:2021-03-14 12:46:19 八字

玄谭文库

《子平真诠》简介

《子平真诠》一书,为清代沈孝瞻所著,沈孝瞻字燡燔,山西山阴县人,一说为浙江绍兴人。据考证,浙江绍兴在秦代时,因在会稽山之阴而得名,置山阴县,但在唐代后,历为越州、会稽郡、绍兴府、绍兴路,后再没有设山阴县的建制。而沈孝瞻生于清初,在金代时山西北部设一山阴县,至今未改其置。所以著书者,称为山阴沈孝瞻,应为山西山阴县人。据有关史料记载,沈孝瞻为乾隆四年己未(1739年)进士,他天资颖悟,学业渊邃,精于阴阳命理之学,对于造化精微,能神而明之,应用得心应手,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此书是他“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然而沈孝瞻在成书后,并没有出版刊行,只是用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行,只是在乾隆四十一年,才流传到胡焜倬与章君安手中,是一个手录的子平命理三十九篇书稿,而且也没有书名,当时这二人对此书就有极高的评价,章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即将此书定名为《子平真诠》,并准备由章君安刊行,“为天下谈命者,立至当不易之准”。

根据分析,此书当时并没有出版刊行,只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或者是虽然刊行,但未能在坊间流行,也未可知。因为直到湘阴李星科、长安赵舒翘二人,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较刊发行时,得到的仍然是由胡焜倬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作序的一个四十五篇抄本,其中整整隔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但并没有像《渊海子平》、《三命通会》那样得到广泛的流行。今坊间流传的版本则是由赵舒翘、李星科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版的版本,殆到徐乐吾在光绪二十五年(1936年)作注刊行,才真正得以流行。而徐注的版本现时为四十八篇,除去徐乐吾在评注时附加的第四十八篇外八字真诠简介,实际原书为四十七篇,而比乾隆四十一年赵、李二人所得四十五篇抄本仍多两篇。但从徐乐吾评注本凡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所以篇目不同者,是论八格与取运原文是合为一篇的,比如论正官与论正官取运原为一篇,但在徐乐吾的评注本中则分成两篇,成为现在的有四十七篇,但并不失原文的整体性,应该说现在社会上所流行的是一个完整的版本。

《子平真诠》一书,自其面世,就声名鹊起,得到命学界的高度评价,胡焜倬在序中说:“观其论用神之成败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败、因败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与用神先后生克之别,并用神之透与全、有情无情、无力无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详且悉。”又比如首次刊行此书的李星科就认为“发挥命理,文畅识确,得未曾有”,而且李本人深于命理,所以它的评价,应当是真切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赵展如就认为,虽“较寻常命书语多精要,而未及五运六气、客主生克,犹未能尽八字之变。”。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其魅力才逐步地显现出来,多数人认为,《子平真诠》一书,说理明透,持论平正,堪称命家之瑰宝,造化之绝论。命理大师徐乐吾就有很高的评价,他颇有心得地说过:“仆研习命理有年,生平最服膺者为《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书。”尤其是民国初年命理学家方重审,对此书的评价,更是超越了任何前人,他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深,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倘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俱全,于斯道庶几入圣矣!”此书一出,人们争相传阅,奉为经典。

虽然沈孝瞻行文简洁,文辞优美,结构合理,说理清楚,但毕竟是古人的著作。古人著书立说,“喜故为要渺之词,蹈玄妙之积习,后学之士,卒难了解”。而且今人,尤其是年轻人,能读懂古文的人就非常少了,所以并不能为多数学者能顺利读懂。尽管徐乐吾潜心作注,其见解足以让人振聋发聩,但徐氏注文仍属简明扼要之作,说理欠详细,行文多简约,他的行文,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仍存在不少遗憾,不适合今人阅读。正如徐乐吾先生所说,“文辞优美,义理亦精深,非初学者所能领会,且文字故意藏头露尾,亦为识者所不取。”所以,为了让现代的人能够顺利了解《子平真诠》的深刻内涵,为此,应读者的要求,方成竹先生以多年来研学的心得体会,在徐注的基础上重新评注。另外考虑到读者阅读方便起见,为了和书中的徐注有所区别,同时在风格上和原书保持一致,方成竹先生的注文,在书中行文前都冠以“方先生曰:”,同时用楷体字排印,以清眉目。

《子平真诠》与《滴天髓》被命学界视为姊妹篇,正如孙正治所说,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两书一深一浅,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壁。所以在评注时,两书在框架结构,风格形式,保持相同的特点与风格:

1、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这次白话评注,以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孙正治先生点校的《子平真诠评注》为蓝本,并参考赵展如藏本《子平真诠》,在架构上作了重新调整,在章节上作了重新的编排,各章节之间作了适当的区分。把全书按内容分成两卷,即把命理学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分为一卷,定名为《子平说命》作为上卷,把格局与大运分为一卷,定名为《格运真诠》,卷名上下两卷前后呼应,章节上安排合理。然后以书中内容划分为十二章,给人有一种眉目清晰的感觉,而且通篇连贯,无割裂的痕迹,使内容前后贯通而不失整体感,又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同时保留了徐乐吾先生评注。

2、说理清楚,命例充分。《子平真诠》原文由文言文写成,而古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给后来的阅读者留下许多自己想象的空间,但对于一些对于古文缺少研究的读者来讲,无疑是一个无形的障碍,从而也影响了它的说理性。而徐乐吾评注,我们从读书先从读人这一观点出发八字真诠简介,可以体会到徐大师在作此书的评注时,时间仓促,或者时当时心境不能宁静,所以对于命学理论阐述的较少,说理简约,也显得不太严谨,而且行文有前后颠倒的地方。所以这次评注,第一、首先是把命理学的基本原理阐述清楚,第二、是要为了阐明相关原理,加入不少命例,用具体命例解释原理。在说理部分,广纳众言,穷诸家之说,指出其中的利弊得失,遵从原文主旨,作详尽的论述。使读者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原书的精神。

3、丝丝入扣,逐渐引申。现代人多数对古文望而生畏,所以在作评注时,把原文的古文释义,融会与理论的阐述之中,并对原文中生僻字词,进行注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解释引入命理中的含义,以使读者不仅能够读懂原文的意思,并从中领悟其深刻内涵。在明了原文的基础上,解释原文的命学原理,逐步引申,对于命学理论作出详细明确的分析,用现在命学观点,充分阐述古典名著的思想精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行文中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理论的表述,一部分则是利用理论来分析具体的命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读者学习与应用《子平真诠》一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4、纠错补漏,全面勘正。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子平真诠》以及它的评注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错讹和脱漏,为此这次评注时,作了全面细致的勘误和校正,对一些脱露的字句,作了补遗。比如《正官格》一章中,孙注本为:“然而遇伤在于佩印,混煞贵乎取清。”今按赵藏本改为:“然而遇伤杂杀,亦可转败为,转而有情,其格愈奇。故遇伤在于佩印,混煞贵乎取清。”对于一些错字白字,作了更正;对个别颠倒的内容,进行了恢复。同时删去了原来徐注本中的《入门起例》等内容,但本书没有入门的章节,给初学者带来不少麻烦,为了初学者入门的方便,另附录袁树珊《命理探源》中的《入门起例》,以及韦千里《千里命稿》中的《六神生克定名》,但在录用时将原书中的《六神生克定名》,改为现代命学界认可的《十神生克定名》,读者再不需要费时费力,去读的那些难以读懂的文言歌赋,使本书更能符合今人的阅读习惯。

通过这次校勘补遗,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最为完整,最为准确的一个版本。希望通过出版此书,使“一切影响游移,管窥蠡测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谈命家之幸也。”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