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风水文化的智慧与价值

时间:2021-03-14 13:42:10 风水

中华风水文化的智慧与价值

杨维增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华风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充满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智慧,展现出安居乐业的价值。今天,为了履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传承发展中华风水文化。

“风水”一词,语出晋朝郭璞《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其大意是说,大凡藏风得水的地方就能聚气而暖和,这才有风水可言。

“风水”作为文化范畴,则源于中国群经之首的易经。总括一句话:易经八卦表征人居环境的八大因子——乾卦(☰)表征天,坤(☷)表征地,艮卦(☶ )表征山,兑卦(☱)表征泽,巽卦(☴)表征风,震卦(☳ )表征雷,坎卦(☵)表征水,离卦(☲ )表征火。这八大因子都很重要而且缺一不可的作用于我们人类。然而,这八大因子也具有非等价性。其中,风和水对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变化最快,影响也最大,因此,聪明的祖先就用风水来表征人居环境。当然,祖先也曾使用过相宅、堪舆、地理、玄空等称谓,并与风水一词交叉使用。严格说来,风水是人居环境的俗名,人居环境是风水的学名。

一、中华风水文化五大智慧

(一)阴阳平衡思想

《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宇宙的一切,包括天地人和万事万物,它们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即阴阳交感平衡的。

最原始的阴阳定义是:向阳光为阳,背阳光为阴。若以山为坐标,则是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若以河流为坐标,则是水北为阳,水南为阴。这都是我国地处北半球的缘故。我国的许多地名就是这样命名的。例如,衡阳(湖南省衡山南麓)、华阴(陕西省华山北麓)、淮阴(江苏省淮河南岸)、江阴(江苏省长江南岸)、沈阳(辽宁省浑河北岸)、咸阳(陕西省渭河北岸)、洛阳(河南省洛河北岸)、安阳(河南省安阳河北岸)揭阳(广东省榕江北岸)、阳泉(山西省桃河北岸)、绵阳(四川省安昌河北岸)、朝阳(海南省万泉河北岸),等等。

山和水是风水的两大利器。山静为阴,水动为阳。山和水,一阴一阳,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山,就象一对好夫妻,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这正如风水古典名著《撼龙经》所言:“高水一寸即为山,低土一寸水回环。水緾便是山緾样......只爱山来抱身体,不爱水反去从他。水抱就如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这说明山环水抱就有风水,山不环水不抱就没有风水。山环水抱的实质就是山水阴阳交媾。正如唐朝风水宗师杨筠松《青囊奥语》所言:“雌与雄交会合玄空,雄与雌玄空卦内推。山与水须要明此理,水与山祸福尽相关。”只有山水交媾才能形成龙真穴的之风水宝地。

山水交媾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A、分阴分阳:山龙起顶后分出中央穴位为阳,两旁周边砂水为阴。

B、阴阳交媾:山与水,中央穴位与周边左右用砂交媾。

C、阴阳平衡:用砂与曜相反相成而构成了阴阳平衡的太极圈。

唐朝黃妙应《博山篇》云:“天下道理,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不离一圈。这一圈者,生死之窍。天地之间,有小的圈,有大的圈。识得此圈,处处皆圈。偈曰:白玉团团一个圈,乾旋坤转任自然。能知圈内百般趣,便是人间行地仙。”叶炳辉先生创造性地传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创立了太极圈点穴理论,著有《实地论:太极圈点穴》一书(武汉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关于山水阴阳交媾,现有两个学术问题提出来商榷:

(1)、罗盘二十四山的阴阳,是否红字恒为阳而黑字恒为阴?

就拿三元罗盘来说吧!乾、亥、壬、 艮、寅、甲、巽、巳、丙、坤、申、庚十二山是否恒为阳而顺排,其余十二山是否恒为阴而逆排?沈氏玄空学认为阴阳是固定的,阳则顺排,阴则逆排。蒋大鸿与章仲山则认为二十四山阴阳是变动不居的:“此阴阳,以来者为阳,往者为阴;当令者为阳,失运者为阴;生者为阳,死者为阴。非世所谓左旋右转也,亦非以山为阴而水为阳也,又非以红字为阳而黑字为阴也,又非以干属阳而支属阴也。”(章仲山《地理辩正直解》)清末民初的王元极先生传承发展了蒋一章的真阴真阳概念,著有《三元真谛》与《挨星金口诀》两本书。他指出:

①三元九运与二元八运是相通的:五运的前十年归上元四运,五运的后十年归下元六运。

②在上元四运时,一、二、三、四之山为阳山,九、八、七、六之水为阳水,都要顺排;九、八、七、六之山为阴山,一、二、三、四之水为阴水,都要逆排。

③在下元四运时,六、七、八、九之山为阳山,四、三、二、一之水为阳水,都要顺排;一、二、三、四之山为阴山,九、八、七、六之水为阴水,都要逆排。

(2)、山水阴阳交媾既然那么重要,能否够得上一条风水规律呢?这首先得弄清楚什么叫做规律?规律是现象中的本质,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偶然性与必然xingjiao杂中的必然性,是客观存在的正确精准反映。规律一般分为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两个层次。经验规律是通过观察和归纳出来的,理论规律是通过科学实验并运用逻辑与数学等手段推导出来的。风水文化至今因未采用实验手段而还停留在风水假说或经验规律阶段。令人可喜的是,邵伟华先生 在他的《风水规律学》一书(中国当代CEO杂志社2016年第一版)中总结出一条“风水规律”——“以八宫坐山为主,得水顺路顺过堂为吉,水反路反过堂为凶。”他举例说,坐坎向离:坎山为水局,以申方长生水来、辰方墓库水去为吉,反之为凶。因此,坐坎向离的住宅,向方右水倒左为顺为吉,左水倒右为反为凶。又如,坐坤向艮,坤山为土局,因水土同局而以水局论。以申方长生水来、辰方墓库水去为吉,反之为凶。因此,坐坤向艮的住宅,向方左水倒右为顺为吉,右水倒左为反为凶。易经风水智慧告诉我们,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山静为阴,水动为阳。只有山水阴阳交媾才能构成龙真穴的。邵氏风水规律只谈水(路)而不谈山水交媾,值得思考!邵伟华先生率先提出风水规律问题是件好事,它必然引起百家争鸣从而推动学术进步。

(二)形气体用思想

峦头理气合一,是形气互为体用在风水文化上的具体应用。

形与气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场。实物与能量的相互依存与转化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气较之于形更加本质,更加具有原动力,所以气为阳,形为阴。宋朝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宋朝朱熹说:“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卷一)明末宋应星说:“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由气而化形,形复返于气。”(《论气》)清朝王夫之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告子上》)清末谭嗣同赞同西方的说法把气看成是以太(ether)。他说:“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管络,而充满之一物焉;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嗅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间之声,光、热、电、风、雨、云、露、霜、雪之所以然;曰唯以太。”(《仁学》)

秦末汉初风水元典《青囊经》上中下三卷层层递进讲述了气与形在风水上的应用。第一层讲阴阳,实质上是讲气,因为阴阳即是气,气即是阴阳。它指出:“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 相乖,祸咎踵门。”第二层讲形气,指出:“形止气畜,万物化生。”由于“气囿于形”,所以要求“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第三层讲风水。由于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所以要求注重“外气行形,内气止生。”郭璞传承发展了这一思想,明确指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朝蒋大鸿在《地理辨正》一书中对此注解说:“气之最大而流行无间者,曰风曰水。夫风有气而无形,禀乎阳者也;;水有形而兼有气,禀乎阴者也。然风禀乎阳,而阳中有阴焉;水禀乎阴,而阴中有阳焉。二者皆行气之物。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地理之道,必使我所取之形,足以纳气而气不我去,则形与气交而为一。”由此可见,风水一词本身就体现了气形合一互为体用。一般表现为峦头为体,理气为用。

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充分体现了形气合一。玄空大卦与玄空四局就是实现形气合一的两个法宝。

首先谈谈玄空大卦的形气配合。《心眼指要》云:“龙要山收,水由向纳。”玄空大卦进一步把龙—山—向—水四者统一在大卦中,成为一条经验规律。例如,庚龙甲口,立穴一般是未山丑向。

此组龙山向水,在卦气上,庚龙涣卦与未山井卦合生成数(二七),丑向噬嗑卦与甲口丰卦合生成数(三八),未山井卦与丑向噬嗑卦合十(七三)。在卦运上都是下元六运卦,可谓一卦纯清。如能在下元尤其是在六运造葬就能得到好风水。

其次谈谈玄空四局的形气配合:

(1)理气上的旺山旺向局,要求形势上背山面水为吉,否则为凶。

(2)理气上的上山下水局,要求形势上背水面山为吉,否则为凶。

(3)理气上的双星到向局,要求形势上向方有水又有山为吉,否则为凶。

(4)理气上的双星到坐局,要求形势上坐方有山又有水为吉,否则为凶。

(三)时空合一思想

时空即宇宙,宇宙即时空。《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曰:“宇,屋檐也;宙,栋梁也。”《易传.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卦)。”人是小宇宙,天地是大宇宙,住房可以说是中介宇宙。人就是主要通过住房认识宇宙并与宇宙打交道的:既从屋宇悟出了空间概念,又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中悟出了时间概念。

中国风水罗盘正是时空合一的典型道具。它的最大特征是把河洛、八卦、六十四卦、干支、方位(空)和季节(时)巧妙地有机结合在周天公度的圆盘中。所谓周天公度,就是从空间来论一个公度圆为360度,从时间来论一个公度年为360天。这是中国农历(阴阳合历)为了调节回归年(公历一年365.25天)与朔望年(阴历,一年354天或384天)的时差而得出的伟大发明。

周天公度八卦二十四山二十四节气圆盘构成了罗盘的基本骨架: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南方为离为乾,有午丙丁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北方为坎为坤,有子壬癸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东方为震为离,有卯甲乙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西方为兑为坎,有酉庚辛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这简称为四正子午卯酉。此外,还有四隅:西北为乾为艮,有乾戌亥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东南为巽为兑,有巽辰巳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东北为艮为震,有艮丑寅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西南为坤为巽风水与智慧,有坤未申三山,每山占15度,共占45度角。四正表征二至二分:子月冬至,午月夏至,卯月春分,酉月秋分;四隅表征四立:艮寅立春,巽巳立夏,坤申立秋,乾亥立冬。

时空合一在风水上的应用要注重如下两个关系:

(1)、自然方位与文化方位。

所谓自然方位,是指四正四隅方位,即东、西、南、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八个方位。鉴于中国地处北半球,考虑到日照和通风的最佳利用以致冬暖夏凉,住房一般以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为宜。

所谓文化方位,是在自然方位上附加上八卦文化及其吉凶评价的方位。例如,西北方位为乾卦,可指代为天、君、父、官、夫、头等等。因此,西北房适于父亲或男家长住,不宜缺角,不要受冲,也不宜做厨厕。又如,同样是坐子朝午的住房,三元九运的玄空四局是不同的。现以大家较熟悉的沈氏玄空四局为例:一运双星到向,二运双星到坐,三运双星到向,四运双星到坐,五运旺山旺向,六运双星到向,七运双星到坐,八运双星到向,九运双星到坐。王元极玄空四局却是另有别论。由此可见,文化方位比自然方位繁杂得多,不同学派各持一端。因此,我们要进行对比研究,探求真理。

(2)、造葬与择日。

空间为经,时间为纬。经纬交织,宇宙自成。因此造葬一定要择日用事。

风水术追求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只有天时地利相结合才能实现人和。因此,天时与地利是风水术的两大神器。风水术除通过空间组织学实现地利外,还必须通过时间选择学即择日用事实现天时。这样才能做到《青囊经》所说的那样:“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阳相见,福禄永贞”。

所谓择日,就是选择良辰吉日为用事服务,以达到神迎鬼避,趋吉避凶的目的。择日要注重补龙、扶山、相主。用事时尽可能做到太阴到山、太阳到向、调动禄马贵人、喜逢贵登天门时,等等。正如杨筠松《千金歌》所言:“一要阴阳不混杂,二要坐向逢三合,三要明星入向来,四要帝星当六甲。”

(四)、景观生态思想

景观一词出自《圣经.旧约全书》,用来描述梭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景色。生态一词源于希腊,原指房子、住所。迟至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才把生态定义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华风水文化虽然没有使用景观生态这一词语,却有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类似于景观生态的词语。例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葬书》)、“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系辞》)、“相其阴阳观流泉,卜世卜年宅都宫”。(《青囊序》)、“能知山情与水意,配合方可论阴阳。”(《都天宝照经》)、“水主财禄山人丁。”(《青囊序》)、“出人短小与气宽,皆是明堂与案山。明堂宽阔气宽大,案山逼迫人凶顽”。(《疑龙经》)、“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青乌先生葬经》)等等。这充分说明风水文化是人类渴求安居乐业生存发展的本能的反映,中西方概莫能外。由此可见,风水实质上是景观与生态的有机契合体:

①景观是表,生态是里,两者互为表里。

②景观是形,生态是气也是神,彼此形神俱在。

③景观是外气,生态是内气。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④景观对人主要是心理影响,生态对人主要是生理影响,两者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景观生态思想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处理好如下两种关系:

(1)、景观好加上生态好才是风水好。

景观的确重要。好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然而,景观好或者说风景好,风水未必就好。因为还要考虑其生态因素。例如,瀑布非常壮观,犹如李白所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它还会产生负氧离子对人体有益。然而,由于它流速过大、嗓音过强、湿气过重,因而生态不好,招致风水不好,只可供观赏游览而不宜居住。

(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自然景观主要指天空、云彩、地形、地貌、山体、水系、植被、动物等等。对自然景观的最高要求是青山绿地碧水蓝天。人文景观主要指建筑物,包括房屋、亭、台、楼、阁、塔、寺、道路、桥梁、名胜古迹、主体广场、标誌性建筑等等。两者都可给人带来形象美、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听觉美、触觉美等等美的感受。两者交相辉映的诀窍有如下六点:

①比例协调,有机结合,不要给人以居住区只是混凝土森林的感觉。

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留意在围合空间内做足园林并见缝插针地绿化。

③以小观大,以大观小。特别留意以小观大,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假山、鱼池、小桥流水和绿化盆景。

④移步换景,曲径通幽。

⑤虚实相生,回归自然。

(五)、天人和谐思想

天人和谐,即是天人合一,人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有道德、方法和技艺三个层面。

(1)、道德层面:人要与天地合其德而生生不息。

《易.说卦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乾.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易传.系辞下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万物之灵,就要以人为本去合天,就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良自然、保护自然,就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力求维护生态平衡。

(2)方法层面:以形察气,以立人纪。

风水的本质是气。气与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是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例如,山和水都是物,但物中却有气又有神。正如《撼龙经》所言:“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山龙指山形,龙神指生气。水也一样:龙神二字寻水诀,神是精神龙是质。水龙指水形(水城),龙神指生气。由于“气囿于形”,加上形可见而气不可见,因此,《青囊经》告诉世人,既然要“明地德立人道”,就必须“以形察气,以立人纪。”例如,一簇山脉,起起伏伏、弯弯曲曲、有干有支、有迎有送、植被茂盛、山环水抱,就有生气,就是活龙、生龙、福龙、强龙。反过来,僵直、孤单、断裂、光秃、山飞水走,就是死龙、病龙、凶龙。《葬书》告诫人们有五种山不可葬:

①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②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

③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④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

⑤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3)技艺层面:

在风水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方面,风水典籍记录了许多诀窍。例如,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就提出了“龙穴十真”歌诀:

第一义,要识龙身行与止。

第二玄,来脉明堂不可偏。

第三法,传送功曹不高压。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

第五妙,前后青龙两相照。

第六密,八国城门锁正气。

第七奥,要向天心寻十道。

第八裁,屈曲流神认去来。

第九神,任它平地与青云。

第十真,如有一缺非真情。

练力华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环境地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一书中把传统风水文化的理论与技艺概括如下:

一总则:天人和谐。

三纲领:顺乘生气,阴阳相见,时空统一。

五一体:峦头—理气—客星—主命—择日。

八条目:1、寻龙点穴。

2、认砂识水。

3、辩正方位。

4、选址立极。

5、规划布局。

6、断宅选宅。

7、改造化煞。

8、择日用事。

综观以上三个层面可总括成一句话:风水文化是通过建筑文化实现天人合一的。为了藏风聚气安居乐业,就要寻找和建造半封闭的围合空间风水与智慧,它象女人的子官,也象葫芦,口子小腹腔大。晋朝陶渊明提出了桃花源模式。他在《桃花源记》中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凡风水总离不开桃花源风水模式。今天还可以找到许多活样板。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就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连唐朝大诗人李白都赞美说:“黟县小桃源,烟雲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西递宏村于公元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中华风水文化四大价值

(一)有了风水文化,国人更好安居乐业。

风水文化是关于人居环境的选址、布局、建筑与调适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艺。它旨在获得天时地利人和以利于安居乐业。

《黃帝内经》曰:“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吉昌,若不安即家族衰微。”我国传统民居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久盛不衰的典范比比皆是:安徽的西递与宏村、浙江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湖南的张谷英村、江西的流坑、山西的乔家大院、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围龙屋,等等。究其原因,这就是风水杰作所造的福祉。例如,诸葛八卦村就是按照八卦九宫图设计的。村中心的钟池,一半是水塘,一半是泥地,两半各有一口水井,酷似阴阳鱼太极图。钟池周边构筑呈八卦方位的八条弄堂向外辐射,村外又有八座小山环抱,从而形成了山环水绕、山青水秀、温馨和谐的双八卦村而得以安居乐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世代相传承,赢得中国著名的“三溪药乡”的美誉。又例如,安徽宏村,它北倚黃山余脉的羊栈岺和雷岗山,南抱羊栈河,中有月沼,南有南湖,人工水系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户户还有水院,真可谓“浣汲未防溪河远,家家门前有清泉。”从而构筑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山青水秀、四通八达、家家受益的好风水。

(二)有了风水文化,救贫济世更有希望。

唐朝风水宗师杨筠松(834—903),曾任唐熹宗国师,掌管天文地理事。黃巢起义时,他携带宫庭风水秘籍逃到了江西赣州,从此在风水领域开始著书立说,开业授徒。他不但帮**从事城镇规划,而且还乐于帮助老百姓看风水。他经常不辞劳苦而且不计报酬,被老百姓称赞为“救贫先生”。

杨公孜孜不倦地用风水救贫,他不但有救贫精神,而且有过硬的救贫本领。他在《青囊奥语》中指出:“认龙立穴要分明,在人仔细辨天心。天心既辨穴何难,但把向中放水看。从外生入名为进,定知财宝积如山。从内生出名为退,家内钱财皆尽废。”他在《天玉经》中指出:“天机若然安在内,家活当富贵。天机若然安在外,家活渐退败。”他的高足曾文辿在《青囊序》中说:“富贵贫贱在水神。”因此,“欲求富贵顷刻来,记取筠松真妙诀。”(《都天宝照经》)

直至今天,杨公风水文化的救贫精神和救贫水法仍然是向贫穷宣战的强大武器。

(三)有了风水文化,域镇化建设更能健康发展。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文化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风水文化的阴阳平衡、形气合一、中轴对称、负阴抱阳、倚山傍水、山环水抱、太极堂局、辩方正位、体国经野、择日用事等理念和技艺对城镇化建设肯定是有帮助的。

(四)有了风水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更有保障。

宇宙是由宇宙能量圈(内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等相互作用)、非生物圈(内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人类社会圈等四大圈组成的生命共同体。

风水文化就是以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人居环境的。人居环境的好坏归根结蒂取决于生态是否平衡。风水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技艺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黄埔江两岸的浦东和浦西的规划设计,没有采用西方同质化处理的设计理念,而采用了中国的阴阳合抱的设计理念,即在浦西的都市化底板上置入自然生态之元素,在浦东自然生态的底板上置入都市化的元素,从而形成了阴阳互补平衡共生的态势。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中国馆设计团队又一次让中华建筑风水文化的生态智慧大放异彩。

中华风水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创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