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城消失的老胡同——聚宝胡同

时间:2021-03-15 13:41:52 相术

长春城西门聚宝门。

踏查组进入张家大院大门洞。

长春府域手绘图上有聚宝胡同。(李春昌提供)

熟悉中国建筑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中华门。中华门原名叫聚宝门,出于对所在城市“风水”的美好祝愿,“聚宝”多被用于城门及城市街路的命名。在长春也有一座聚宝门,它就是长春城的大西门,不仅如此,在西头道街和西二道街之间,曾经还有一条胡同以“聚宝”为名。本期“长春地理”,我们就来说说聚宝胡同。

长春晚报记者 赵娟 通讯员 李春昌

曾经,在长春西头道街和西二道街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名叫聚宝胡同。它在上世纪初就标示于长春府的地图上,本世纪初,聚宝胡同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消失,其存在至少有百余年历史。聚宝胡同与长春城西门聚宝门同名,但其历史比城门要早。

聚宝胡同的位置

从《长春县志》对胡同的记载可以看出,聚宝胡同是长春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条胡同。“县志”记载,城内大街西诸巷的第一个就是“聚宝胡同:头道街至二道街聚宝楼看面相,对塘子胡同”。这在1911年的长春府域手绘图上也得到验证,聚宝胡同位于南大街以西,从西头道街到西二道街,隔西二道街和塘子胡同相对。从伪满时期的市街图上可以看到,聚宝胡同以西为大经路,以东为城隍庙胡同,其走向基本与大经路平行。

上世纪80年代编的《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记录了聚宝胡同长140米、宽4米,起止点没有变化。1987年,全安街道下辖聚宝胡同居民委也叫16委,共有8个居民组、397户人家、1297人。全安街道办事处曾经有聚宝胡同社区,后来并入塘子社区。

先有聚宝胡同 后有聚宝门

长春城所在的宽城子聚落,要早于长春城墙及城门的修筑,因此说,先有聚宝胡同,后有聚宝门。虽然聚宝胡同和聚宝门同名,但实际上,聚宝胡同距离南门和西南门,即全安门和永安门要更近一些。

清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在郭尔罗斯前旗境内设长春厅,治所在长春堡(今永春镇境内)东隔伊通河10华里筑土城,称新立城。清道光五年(1825年),为避开伊通河水患和交通不便等因素,长春厅治所北移迁40华里至宽城子。据《长春县志》记载,清同治四年(1865年),因马贼窜扰长春,长春商民捐建筑板为墙。城墙全长约10公里,用木板修筑,高3米,筑门6座:南门全安门、东门崇德门、北门永兴门、西门聚宝门、西北门乾佑门、西南门永安门。

重点说说与聚宝胡同同名的西门聚宝门。据房友良《长春城门考》记载,其原址在今西三道街与民康路交会处西侧。在原“华俄道胜银行”旧址偏西,面对西河沟上的西双桥。形式同东门,东面直通三道街,1923年补修为砖瓦结构,城门高8.25米,宽6.6米,筑有望楼、雉堞十九堵,拆除年代不详。

聚宝胡同里的张家大院

据《百年大马路》记载,聚宝胡同中曾有个著名的大院——张家大院。张家大院建于清末的西头道街路北,大院在南、北和东三个方向开有大门。2009年,踏查长春团队曾踏查该区域,当时大院南大门的大门洞还在。据介绍,张家老辈是清朝道台,当时大院内居住的多数是长春周边县镇在长春经商的财主。大院周边有铁匠铺、木匠铺、皮匠铺和大车店等。据曾在张家大院居住的当时96岁的龙富田说,在他的记忆中,西头道街北侧多为青砖起脊的大瓦房,非常古朴。

聚宝胡同东边有条城隍庙胡同

聚宝胡同东为城隍庙胡同,顾名思义聚宝楼看面相,城隍庙胡同以城隍庙得名。长春城的城隍庙是一座道观,位于当时的西头道街路北,北接西二道街,西侧是聚宝胡同,南北长100多米。

据记载,城隍庙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有“正殿三楹,后殿三楹,仪门三楹,东西配庑各五楹,禅堂十楹,钟楼一座,地土祠一楹,大门三楹”。

在清代,长春城隍庙是官绅商民非常重要的宗教和祭祀场所,在长春官绅商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每到城隍诞日及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的“三节”,人们都要到城隍庙去祭祀。

根据《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记载,城隍庙坐落在西二道街10号,1958年长春市线材厂扩建时,城隍庙被拆除。原西二道街10号位置就是后来的长春市线材厂俱乐部所在地,线材厂全称是长春市金属线材厂。

如今聚宝胡同已经消失了,在曾经的胡同附近,已经建起了恒兴国际城。如今的西头道街西半部及曾经的聚宝胡同所在区域均在国际城的范围内。离这里不远的解放大路旁设有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南关站。昔日的聚宝胡同已渐行渐远,但与往日相同的是,相对于长春,这里的位置依旧重要,也依旧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