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犯罪率高
每年的春节犯罪率高的人面相,都是人流密度特别高的时候。
而这时候,也是犯罪率高的时候。
为什么犯罪率高呢?
有人会说,人多好下手么,其实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因素。
我们都听说过“距离产生美”这句话。
还听说过一个典故:一群刺猬在一起取暖,为了暖而靠的很近,可是靠近了又互相伤害——扎得疼,只好再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些现象说明一个心理学的定律,就是拥挤定律。
它的意思是说:当个体之间距离太近,心理上会感到不舒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 “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
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紧张、警戒和反抗。
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间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
反之,则心理防御空间距离就会逐渐缩小,例如,正常的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能缩小到零,即产生肉体间的紧密接触。
因此,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
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他恐怕会很失望。
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
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
空间的需要在动物中表现得和人类一样强烈。
科学家对处于拥挤环境中的动物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过度拥挤对它们造成了明显的生理损害。
人作为高级动物,对处于拥挤情境中的人类所做的观察与调查研究,也证明了相同的结果。
一项心理学试验,是把被试者置于过度拥挤的情境中,结果显示:
1.陌生人的到来会遭到敌视;
2.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迹象;
3.在模拟审讯中发出苛刻的言辞;
4.几乎不与别人交流;
5.表现出焦虑的增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上下班坐公交和地铁,尤其是在春运期间,人特别多时,就容易紧张。
在拥挤的人群中,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要提防扒手,要小心被人踩到脚,可能还要防止咸猪手,以及忍受一些难闻的气味……
这些都让你很难放松。
而当车上人很少时,你则放松得多。
心理学家还发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小城镇或乡村的人更易怒,缺乏宽容和谅解。
城市居民还更加孤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要比农村少很多。
乡下人对人更热情,在危难时也更愿意帮助别人。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你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
你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
这样的状态当然很放松。
而周围的人如果过多,则使你无法实现这些要求。
于是,在人口的高密度下犯罪率高的人面相,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和对他人的排斥,来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你经常能从别人那里感受到一种“离我远一点”、“别想干涉我”“别碰我”等等的暗示。
这使得城市的人情显得更加的冷漠。
人口密度与人类的异常行为也有关联。
犯罪学家的研究证明,犯罪率与人口密度往往成正比。
城市中心的犯罪率始终比郊外高。
同样,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经常有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主干道的大街上消防栓被破坏
心理疾病与人口密度也有直接关系。
城市中,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心理疾病反而发病率低。
过度拥挤与高死亡率有关,在前文的动物身上已有验证,人也不例外。
于是,现在的有钱人都选择逃离城市,喜欢住在乡村;而穷人则更多的奔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