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学说的科学性

时间:2021-03-16 13:21:57 星座

科学分析星座学从个人角度来讲,我相信人的性格是通过环境和经历潜移默化地慢慢行成的,是一种复 杂的人类性质的体现。 我不相信占星术是科学的,至少我不承认星座学是一种科学。原因很简单,科学是需要 精确化和技术化的,科学可以允许误差,但不可以允许不确定,占星术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 定性。所以难以成为一门科学。 首先,我们来说下,太阳星座的判断方式取得的星座决定性格的结论有多么不科学。 太阳星座就是以黄道平面上划分的十二个星座,也称十二宫。我们一般所谈论的[星座] (SIGN),指的是[太阳星座](SUN SIGN);亦即以人(当然是地球上的人)为中心,同时间 在太阳运行的轨道(希腊文即ZODIAC:意即——动物绕成的圈圈,又称“黄道”)上所运行 到相对的星座位置。(即以出生日期来算星座)虽然这一种划分方式看似合理而又有根据, 可是如果把这个当成真正的占星学就错了。 占星学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是大约在5000 年前繁荣的苏美尔文明时 代(公元前二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从古代开始,占星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同时需要 哲学、天文学和属性等知识的非常难的学问,通常一般人几乎是不懂的。在没有计算器和电 脑的时代,要推算出太阳系各个天体的位置,制作出一个星相图来,也需要非常复杂的手工 计算。

但是,在距离今天100 多年前,一个名叫阿兰雷奥的占星学家将那种复杂的占星学 jiduan 地单纯化了。他仅是使用不需要计算位置的太阳来推算一个人的太阳星座,编写出了一 种大致而简单的太阳星座学。但是这种太阳十二星座学同真正的星座学以及占星学星相学相 比有着很遥远的距离,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算一种游戏,并不能将它等同于广大浩瀚的占星 学。致使让许多人以为星座学是如此肤浅又简单的将人划分为只有12 种性格。并不是这样 的,通过这种太阳星座是无法体现“一个人的无法替代性”。要知道,星相学家在分析每个 人的时候都会为其制作一张独一无二的星相图(也叫天宫图或者星盘),和指纹一样,没有 一个人能够和你拥有完全相同的星相图。因为每个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不同的,此时遥 望天空,天上的行星对于你来说,位置也是不同的,从大到小都能给予你不同的影响,导致 每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都是不同的,这边是占星学来源。然而古代的占星学家们,将他们所 发现的--在地球360 度界面延伸出太阳系外,约各三十度等份各有一个,总计为十二星群。 在地球运转到每个等份(星群)时所出生的婴儿,长大后总有若干相似的特征,包括行为特 质等。但这种笼统而又模糊的分类不论站在科学角度还是站在占星学角度都是不负责任的, 它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赖于对人们心理的成功把握以及一个大容量的抽样统计从而形成的较 为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

有趣的是,认为星座是科学的和认为星座是伪科学的,都认可一个论据,即气候对人有 影响。不过认为星座是科学的主张气候对胎儿有影响,而认为星座是伪科学的,则认为气候 是对人的后天有影响。然而,自古希腊时期开始,智者或哲人都推导出气候对人有影响的论 述。在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里也有关于地域对文化以及人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实证研究倾向,才出现了地缘zhengzhi 学等结合地区特征来综合考察人类的一类学 我认为,地区对人类的影响,在科学上是必然的,犹如进化论里不同地域环境,影响鸟的进化一样。地区的差异,绝对会导致人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不用分析属于先天还是 后天,应该是整体的,既包含先天也包含后天。即远祖定居后,其后天的变化所产生的基因 变化,是会随着孕育后代而传给后代的。至于对胎儿的影响星座的科学性,由于没有太多实证科学的支持, 我也不能判断。所以认为星座是科学的这一根本论据就是无法立足的。 有英国科学家提出,是天体引力潮对胎儿产生影响。这样的理论,仅能支持传统占星术, 无法为当今风靡的星座学提供科学依据。因为传统占星术是具体计算人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 点(这决定着出生时天顶的星空情况)。而简化后的星座计算方式,是不可能得到天体引力 潮说的支持的,况且天体引力潮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具体的还是不甚精确。

仅从天体引力 潮说是否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存在很大偏颇的。自然界受到引力等物理上的力的影响是必然 的,然而经过这些粗糙的计算后,影响的程度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巨大呢,则是应该慎重考虑 的吧。然而,退一万步讲,即使两者内部真的存在某种联系,也最多不过是一种模糊而又笼 统的联系吧。这种联系是不能作为星座学科学化的论据的。 谈到星座学的科学性,我们更多的可以把星座学看成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上的发展。即之 所以星座能判定性格等等,或星座性格分析如何准确云云,都是基于一个大的抽样统计。也 就是说,星座分析,是基于对大量不同人的相同性统计,然后制作出一个数学模型。由此计 算出,每个星座性格的分析。而这种大量的统计数据总结的,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很多 数据反映出的结论有一定可信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大家都有过这样的 经历,拿星座书算命有时准有时不准。这恰恰说明星座学是不科学的,科学,仅仅允许误差, 不能允许不确定。我们之所以认同星座的性格分析,恰恰是因为这个分析基于一个广大的数 据统计,共性最大,故我们心理对其有暗示,越来越觉得星座分析准确。 当然,这里面临一个悖论,“如果统计的数据是真实的话,为什么不能说明星座学是科 学的呢?”原因如下。

星座四象性相克_星座的科学性_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为什么占星术对星座的统计是正确的,还不能说明星座是科学的。原因很简单,星座学 认为星座,即恒星是对人有影响的。当然,如果说太阳的影响还部分可信,其他恒星就多半 扯淡了。很多恒星距离地球数十万光年。他们达到地球的光,都是数十万年前发出的,更不 用谈引力啊等等。就算是太阳星座的科学性,我也不认为其引力会在心理学或神经科学上有什么具体的影 简单的说,与其说星座学是一种科学,还不如说星座学是一种心理游戏。之所以星座分析让我们觉得如此之准,更多的是在于心理选择和心理暗示。在这种情况下会不自觉的把自 己的境遇与所谓的预言联系起来,使人产生预言准确的假象。再者预言里的语言很模糊,而且 预言中的某些预言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像它说你今天会遭到厄运,每个人一天总有 不高兴的事,再加上心理引导的影响,自然就让人感到预言成真的感觉.《怪诞心理学》可以 很好地用所谓的“惯性”和“虚假与真实的生理反应模式”来诠释这种心理游戏。听说过心 身病没有?就是虽然身体没有病,但总怀疑自己有某方面的病症,久而久之,身体就真的开 始出现该病症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而还有的真的患上该病。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你是 白羊座,你看了白羊座的介绍之后,只要这里面有十分之二十符合了你的性格,你就会觉得 真的好准啊!这不是我强加于你的解释哦!对于一个陌生人,只要对方说对你百分之二十的 事,一般人就会觉得他说得很准,然而,要说中百分之二十是很容易的,这也包含了一个心 理学方面的“巴纳姆效应”,也就是说当别人说了模棱两可的事后,人们倾向于相信符合自 己实际那一方面。

然后,你觉得它很准,你就会相信它,接着心理暗示的威力就出现了,越 是相信,越是像,越是像,越是相信,如此循环,于是最后„„你就觉得它神准!除此之外 我们还出现心理选择和心理暗示加强的问题,如果出现星座分析和我们自身情况不相符,我 们心理自然而然地忽视它(却没有深究为什么不准,因为当时的潜意识里是认为星座不过是 迷信,不可全信),但一旦发现分析合乎我们的实际情况时,就给予自己心理上的暗示,星 座好准,而且这种暗示会随着不断“偶然”的准确结论而不断增强。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一个杀了十多个人的星座分析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向社会征集资 料,就说星座大师免费给大家算星盘,让大家踊跃的把自己的星座寄到研究处,然后把sharen 犯的星座分析印了N 份,给这些人寄回去,结果很多人回应“太准了!”“这根本就是我!” 可能一群正常人和一个杀了十多人的sharen 犯是一模一样的性格么„„这都是人类自身感到 的能力不足的体现,像古时候人们的封建迷信就是人们的科学水平低下的后果,现在人们的 科教水平有的很大的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完全不相信迷信,所以产生了上述现象。 就像这样,所谓星座分析,是很笼统的,里面总有一些是符合你的,然后就会出现一种 所谓的晕轮效应,它的所有你都会信,就会觉得“呀!这么准!”其实,它不过借用了一些 常规的心理,使其“变得”更准。

然而,越是具体的信息,星座学越得不出准确的结果。这是因为个体信息的多样性,导 致给予简单统计的星相数学模型不能在较大模糊率上保持准确。我用在线的星盘算了几次, 几个网站的结论都不相同。而且与普通的太阳星座分析也大相径庭。当然,还是有部分的结 论会符合情况的。 我的结论是:在一个宽泛不够精确的范围内,星座分析基于一个宏大的统计基础,其相 当多的结论,具有共性(也可能是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共性)。一旦,将计算信息精确化,数 据个体化,则准确率会急速下降。因为个体的统计数据难以统一出共性。所以,星座学在一 个泛泛的统计学方面有意义,对于运理等推断,都是毫无根据的。所以这风靡一时的星座学, 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游戏罢了,都是不科学的。 星座横行的原因: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荫山庄司说过:流行是青年人创造的。说明了青年本身在时尚的制造与流行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征,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 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的追求。 由于在中国没有一个像在西方国家那样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而大学生这样的青年,他们的心理正处在一个需要引导的时期,其社会地位的临时性决定了他们处在“角色混淆” 的阶段,对自身和社会充满了各个方面的困惑,所以,他们希望确定性的东西,而“星 座预测”则正好符合了他们在这个时期的特殊的心理需求。

康德曾经说过:“我一定要 给信仰留一块地盘”,这种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在个人一生不同的发展 阶段表现不同罢了。 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把自己行为合法化、合理化,以求得自我心理安慰。把“星座”的预测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用这些说法使自己为了实现理想的行 为找到一个合理化的依据.青年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等各个方面均 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们追求一些确定的东西,希望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了解、掌握。而 青年人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为也会在“星座预测”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释。 在前面的统计分析中,女孩认为“星座预测”是“准”和“比较准”的比例大,可能是因为女生认识问题较之男生更感性,更容易接受自我心理暗示所致。社会心理学认为, 当人们经常重复一种行为而又不断被肯定后,就更倾向于继续做下去。而这类行为的一 再反就会导致人们越来越相信它,最后就会达到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态度改变的“角色 扮演”的效果。 1.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 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 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星座的科学性_科学技术的双面性_星座四象性相克

而要避 免巴纳姆效应,就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 2.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 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角色扮演 指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承担和再现角色的过程与活 动。主要内容包括: 角色确定:在社会舞台上,人不能随心所欲的扮演角色,角色的承担首先要 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者说需要经过“认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 份等与其承担的角色相一致。角色确定是在长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角色确 定也常有失误的情况,如不能胜任角色、未承担合适的角色、选择了不适当 角色等。角色的确定是否有效,最终是由社会决定的,但它也与个人的活动 和努力密不可分。 角色距离:这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的差距。所谓表现出“角 色距离”者,包括那些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的人,如军纪不严的士兵、 名实不符的教授,也包括那些素质远在角色规范之上的人,如大材小用者或 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当一个人不承担某种角色时,其行为便不构成角色距 离。角色距离表明:自我与理想的角色模式是分离的,它妨碍一个人进入角 角色再现:社会角色的表现需要一系列手段。

与舞台上的表演需要装饰一样,社会表演也需要布景和道具,所不同的是社会舞台上需要的是真景实物。一 方面,它们起着象征作用,既作为角色表演的标志,也是角色活动的场所; 另一方面它们也具有实用性。与社会表演者联系更密切的是仪表和言谈举止。 前者是角色的外部再现,后者是角色内在品质的反映。角色表演有台前、台 后之分。台前表演指人们正在扮演某种角色,台后表演指正式表演前的准备 活动。将这两种表演区分开来具有实际意义。如宾馆、饭店等服务人员就必 须避免混淆两种表演。要使角色有出色的表演,还须要实现角色之间的配合, 否则某一个角色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演出的失败。 扮演过程:角色表演先需要经过两个环节:一是对角色的期望。人们在承担 某一角色时,首先遇到的是社会或他人的期望。二是对角色的领悟,即角色 承担者对角色的实践,这是期望与领悟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个人实际行动中 表现出来的角色。 角色集:指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1、多种 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一个人同时承担着母亲、医生、主任、工会会员、 兼职教授等多种角色。它主要强调一个人的内部关系。不同角色的承担者由 于特定的角色关系而联结在一起。

科学技术的双面性_星座的科学性_星座四象性相克

如在医院里,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 属等聚合在一起形成角色集。 指在角色扮演中发生了矛盾,遇到了障碍甚至遭到失败。常见的角色失调有: 1、角色冲突。即在角色之间或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妨碍角色扮演的顺 利进行。角色冲突有两类,一是在不同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如夫妻冲突、婆 媳冲突等。它常是由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偏离角色规范 等原因引起的。一是在角色承担者自身内产生的冲突。这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首先,当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要求,使他难以胜任并 在时间与精力上出现紧张感,亦称“角色紧张”。其次,当一个人所承担的 几种角色间出现了行为规范互不相容的情况时,也会发生角色冲突。防止角 色冲突只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针对角色紧张就应减少过多兼职, 解除过重负担。针对角色规范冲突就应使人的角色单一化,即在一种场合只 扮演一种角色。 2、角色不清。即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该角色的行为规范认识不清 楚。在社会与文化急剧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过去人 们习以为常的范围。在变迁中,当一种新角色初次出现,社会还没来得及对 其权利义务作出规定,这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指处在某一角色地位的人,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不能将 该角色扮演到底而出现的中途间断的现象。它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承担 角色的前一阶段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履行的角色义务作好充分准备,如在 业职工突然失业;或者是因为角色的前一阶段的一套行为规范与的一阶段所 要求的行为规范直接冲突,如进入另一文化群体的移民,由于客观情况的变 化,不能继续充当原来的角色。 4、角色失败。亦称角色崩溃。这是一种最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是指角 色承担者被证明已不可能继续承担或履行该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不得不中途 退出舞台,放弃原来角色的一种现象。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