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兴邦——汉高祖刘邦祖坟考察记(续)

时间:2021-03-17 21:42:11 风水

凌云兴邦——汉高祖刘邦祖坟考察记

(续)

三 龙脉走势

顺应中国地势,立足西垂,自高而低,全力东进,创造了秦人数百年的强盛,最后吞并六国,建立起大秦王朝。仅仅过了十几年,中国东部一个叫沛县的地方,刘邦与项羽联手,反其道而行之,自东起,往西一举灭了暴秦,建立起大汉王朝。改朝换代酝酿多时,却在短时间内迅疾完成,让人目不暇接。历史就是这样颠东倒西,在对垒博弈中成形定格。

“风水轮流转”。亡秦兴汉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皇权易手,连东与西交替的方向都是那样对称。盛衰存亡,气数轮回,其间秦风汉韵,耐人寻味。隐藏在刀光剑影背后的神秘因素,助推历史前进的深层风水原因是什么呢?大汉取代暴秦,是天理昭彰,人间正道,还是风水定数,神灵助长?

对于考古而言,个别历史名人的准确葬地可能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迷团,尤其是他们发迹之前湮没于乡间土地上的祖先归宿之所。但就经验丰富的风水师来说,找出特定人物特定地区的葬地,并不是天方夜谭。

风水学家破解特殊的风水难题,有一个基本的套路和程式。考古学家摸不着北的准确墓穴,借助风水术的原则原理,往往能找到解决的思路及办法。而从风水路径切入,确认龙脉所在,恰恰是解开名人葬地之谜的一把屡试不爽的钥匙。

寻找并确认萌护刘邦发迹的风水,需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是属于帝王级别的真龙大穴;二,必须具有催官促发、迅速见效的鲜明风水特征。

江西境内山脉,各有特色。主要分布有:西北幕阜山、九岭山脉,东北怀玉山脉,西为罗霄山脉,东南为武夷山脉,南为大庾岭、九连山脉,另有黄山支脉伸入赣东北境内。水系较为独特,鄱阳湖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一湖纳五水,尽归大江。江河中又以纵贯南北的赖江,流切东南东的抚河,自东折西北入鄱阳湖的信江三大河流,尤为醒目,给赣中、赣东北地区地质结构带来深刻影响。

凌云上将军风水_许世友将军故居风水_蔡廷锴将军家山风水

凌云上将军风水

江河流布使山脉走向变得清晰,个性分明。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与走向相同的幕阜山、九岭山形成对峙,遥相呼应。而西南过抚河后的武夷山脉,西起雩山隔赣江与总体成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形成对应。武夷山脉在西隔抚河、赣江与九岭山、罗霄山脉的对峙中,显得飘逸灵动,富于变化,因此成为赣东南最重要的山脉。相比较而言,赣南、赣北诸脉,要么缺乏对称式的重大护靠,要么与水的结合不甚理想,不是王者之地首选;赣西的罗霄山脉,西南向情性明显,其在江西境内重大结作的可能性基本排除,暂不作考虑。

东连武夷山脉,西接吉安大东山、嵩华山、三尖峰的雩山,因此成为武夷山西南最为亮丽的一段山脉,也是赣中南最富魅力的地方。吉安地势虽属罗霄山脉中段,但受赣江界河作用,大东山、嵩华山、三尖峰仍为武夷山西南余脉,风水上是为雩山西部扈从。雩山溯水南下,东隔抚河有武夷山南下浩荡主脉,西有武夷山余脉绵亘,隔赣江有罗霄山脉,前望大庾岭和九连山脉干山万壑,王霸之气十足,王者风水极有可能孕育此间。

公元前295年的某一天,刘仁最后消失的地点雩山,正是深藏王气于其间的神秘之地。

中国东南名山武夷山、雩山,是两座什么样的山呢?

雩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东北一西南走向,是赣江和抚河的分水岭,纵贯南城、宜黄、南丰、广昌、宁都、于都、兴国等地,长约250公里。

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山脉,位于闽、赣两省之间。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7米,是华东**最高峰。山顶土金相间,风水上为极尊金星。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达530公里,北接浙江仙霞岭,南与广东九连山相连。地势北高南低,北段地势均在海拔干米以上,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和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处地势最高,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南段海拔多在干米以下,宽度自十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北宽南窄。山区断裂构造发育,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著名的邵武——河源大断裂控制了武夷山脉的走向,并奠定武夷山脉的骨架。东西两坡呈明显的不对称。东坡舒缓,有层级地形发育;西坡陡峻,断崖显著。黄岗山西南向龙脉,前期为中山行度,昂扬奋进,仅有两次跌宕,力度渐次加大。首处跌断为光泽与资溪之间的铁牛关,次为盱江(抚河)深切。南城、南丰南北断裂带,迫使武夷山脉调整西进姿态,龙脉行度转为中、低山交替进行。盱江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进贤、南昌,在南昌市腾王阁附近汇入赣江,总长约400公里。广昌至南城段称盱江,南城以北叫抚河,古称汝水,为江西第二大河流。

河流对龙脉走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流量大小、流向等亦与龙脉的行止、强弱密切相关。资溪南面曾坊、桐埠等河溪对龙脉的试图阻隔行为,目的是消减煞气,并非为了分断,河溪暂时也不具备版块划分的切割能力。铁牛关的嗟峨与缠绵,正是武夷山山脉联系紧密、虽分还合的表现。

凌云上将军风水

抚河的出现,使资溪重起的山脉遭遇重大顿挫,武夷山脉大势几乎丧失殆尽,石煞基本消除。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遏止住武夷山脉西进的步伐,反而顺势演变成一次宽泛的龙脉过峡。南城东部,龙脉有迎有送,中有间歇过渡,河流来处荡开,去则曲折宛转,水口拦截关锁,重起雄浑有力。抚河十数里的宽度流切,使龙脉得到一次脱胎换骨的机会,为雩山山脉的另类崛起和龙脉重塑去掉了沉重包袱,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晋年间,风水祖师郭璞曾慕名到访武夷山,见识了武夷山龙脉非凡的气势。他在《题谶石》一诗中写道:“黄冈降势走飞龙,郁郁苍苍气象雄”。可惜的是,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郭璞看到的只是黄岗山、天游峰等部分景胜,它的西南降势过峡,以及后部精彩重起,郭璞没有机会领略。

南城西部的等山山脉,逐迤西南,一步比一步壮观。重又崛起的雩山山脉,延布甚广,中心则在宜黄县鱼牙嶂。鱼牙嶂奇特怪异,因山峰一个挨一个如鱼牙而得名,山体呈北南走向,长20多公里,主峰海拔1467.9米。山上有一条珍稀的的芭茅地带,宽5公里,长约15公里,自古以来以华南虎在此繁衍栖息著名于世,现辟为华南虎保护区。俗话说:“芭茅养虎,虎大伤人。”至今便时常传出有华南虎出没的消息。足见其山人迹罕至,千年不变。芭茅养虎是鱼牙嶂一绝,鱼牙嶂是雩山一绝,鱼牙嶂东南军峰山崛起,更是赣中南一绝。

四 军锋西指,旗鼓相随

军峰山位于南丰县和宜黄县境内,主峰海拔1760.9米,是雩山山脉最高峰。风水上,也为雩山山脉最重要山峰,可称雩山之祖。

军峰山,古名军山。(清)康熙《南丰县志》记日:“军山在五都县西四十里,其阳为南丰,其阴为宜黄。宋曾密公齐云院记曰:山高万仞,翠压五岳。古图志:高十九里有奇,衡庐而下为第一山,苍翠插天,见于数百里之外。汉长沙王吴芮伐南粤,驻军山下,其将梅铜祭焉,时有灵物如士骑旌磨之状,因名军山。”

相传汉长沙王吴芮讨伐南粤时,驻兵山脚,遣大将祭祀山神,礼成后云雾中隐若出现千军万马奔腾之状,遂名军山。后人称其为军峰山。

凌云上将军风水

远观如华盖

远观军峰山,犹如一顶巨大的华盖,近看则为旗山。旗山高大卓立,周边火木簇拥,又为王旗。军峰山西面,南北长达20公里的鱼牙嶂,群山排立,连绵开帐,北部尖峰聚集连比,山趾各自脱离,是为牙旗。南面山峰绵延起伏,与牙旗相连属。鱼牙峰、军峰山一前一后,一低一高;一小一大,一卑一尊,约10公里蜿蜓相接。

凌云上将军风水

近看军峰山,像王旗

尤为奇妙的是,军峰山连接鱼牙峰的承继之峰,处在前后10公里区间居中位置,中高旁低,山顶椭圆,有峰脊与军峰山相连,既是前往鱼牙峰的过渡,又与后面军峰山形成极好的对应。风水上,这是一只大鼓。

凌云上将军风水

有点像鼓

鼓与旗应,一旗一鼓,高大卓立,为建旗、建鼓。《玉髓真经》云:“建旗、鼓,应将军、武公、贵人之穴。”蔡元定《发挥》日:“此建大旗大鼓也,故只一旗一鼓而已,山形最高大雄猛者是也。大旗者,将军之建旗也,有罪者斩于麾下;大鼓者,号令之大鼓也。所以进众鼓勇。鼓不可低小,若旗大而鼓小,则谓之旗下斩头山。若有贵人,则为将而斩人;若别无好星辰,则出人自受此祸。

军锋山王旗,属建旗一种,此不但合建旗、建鼓之格,还别有大贵星辰,至尊至贵。本身木火烘托,两旁如烈焰焚烧,虽有几分壮烈,但自身端正,颇具顶天立地之势。

牙旗领先,兵将冲锋陷阵,王旗压阵。受军锋山主使,鱼牙嶂裹挟,鼓响兵发,龙脉由此开始声势浩大的进军。军锋西指,所向披靡。但见军锋山往西迤南30余公里,万山低匐,如千军万马,铁流滚滚,呈铺天盖地之势,朝西南方向席卷而去。这简直是冠绝天下的无敌兵峰!

凌云上将军风水

鱼牙嶂,远看如军旗猎猎

令人惊叹的是,山列虽分支不同,间有离异,但主体承接武夷山、军峰山西南向的气势和神韵,始终不变。南北走向的大龙山,屏障于西,以盛大的姿态迎接这支旌旗连绵、王旗飘扬十数里的东路大军。

龙脉经过挫折、融聚再塑,重新在大龙山、大名山两处成功崛起。每次顿挫重起,益发纯粹、有力。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的队伍,完成最后一次集结后,万山同向,大名山居前引领,齐步奔向凌云山,寻求大结之所。龙行此间形成的排山倒海之势,蔚为壮丽,成为武夷山脉透迤于赣中南地区重又构造的一大风水奇观。

如果说,西垂东向造就了秦王东扩最后吞并六国的伟业,那么,军峰西指便催生了刘邦协同项羽自东往西一举灭了暴秦的壮举。没有军峰山强劲崛起的西指气势,没有军峰山王旗、鱼牙峰牙旗兵将的燎原火势,与秦岭西垂大结抗衡、对攻就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不堪一击。

与风水神奇相合,刘邦打天下时凌云上将军风水,历程犹如逆水行舟,艰难万分。继陈胜、吴广举起反秦大旗后,项羽、刘邦两支大军并肩作战,同为楚怀王部下。此时,楚怀王作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对项羽向西出兵的强烈要求,楚怀王不予理睬,直接将项羽支向了北方,抗秦救赵。同时,派遣刘邦率军直接向西进发。北边有项羽在牵制着秦军主力,刘邦西进的道路平坦,进入关中的速度自然也快。结果凌云上将军风水,刘邦早于项羽两个月入关,先拔头筹,占得先机。

五 凌云兴邦

由于时代久远,刘邦祖父刘仁墓,考之不易。单讲地名,就有五说之多。原名“平山”,唐代起改称“凌云山”,《地理人子须知》日“灵云山”,《刘氏族谱》载“太华山”,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叫“灵华山”。“平山”、“凌云山”、“灵云山”、“太华山”、“灵华山”,不同时代、不同出处的名称,均指向同一目标,江西省宁部县东韶乡汉口村北面约5公里处的一座山峰一凌云山(姑且沿用古县志比较一致的称谓)。

凌云山,到底有什么样的奥妙呢?

蔡廷锴将军家山风水_凌云上将军风水_许世友将军故居风水

凌云山,宁都第一高峰,山顶略平,海拔1454.9米。山峰由花岗岩体构成,山间多峡谷,山势连绵,奇峰罗列,巍峨壮观。山体均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名山、凌云山,是刘仁葬地的少祖。刘仁的葬身之地,在凌云山主峰西面约2公里的高山南麓。

凌云上将军风水

穴位的前朝,内明堂紧锁,外明堂开阔,似万山朝拜

与军峰山重起太祖的性质不同,刘仁葬地少祖山之所以是两座,是因为大名山、凌云山10余公里一气呵成,两山紧密连接,风水上难分彼此。这里,每年的清明节那天都有成群的白雁集结栖息,当地人称为“拜祭”。与村民说法相符的是,在刘仁葬地所在的小山包南树丛下,有一块五、六米见方的巨石,壁立如门,每次均有一只雁撞死在石门下,活生生地作为祭品。

奇怪的是,每年清明时分,当地刘姓族人集中拜条离县城不远处的唐贞观十三年去世的附马刘宗臣的铁王墓,而对凌云山西面的这座“天子墓”似乎并不热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省外刘姓后商却不辞辛劳,干里迢迢来到这里登山拜祭。他们凭的是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他们的族谱书写着同一样的文字:刘仁公讨债江西,死在凌云山,葬此山。

族谱上的“刘仁”,正是刘邦的祖父。当年,刘邦祖父为何来到江西宁都,为何葬于高山之麓,已经是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当地刘姓与外地刘姓在拜祭凌云山“天子墓”态度、行为上的差别,或许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刘邦祖父确实死在凌云山:因为事出突然,时间不允许,刘邦祖父不可能在宁都当地留下血脉;因为情况不明,有前车之鉴,刘仁嫡亲不可能背井离乡,贸然离丰入赣。与丰县、沛县的大肆追封,未央宫的华美张扬以及咸阳塬上刘姓皇帝陵墓的横空出世完全不同,这孔至关重要的墓穴自一开始便不公开、不记载、不立碑,甚至不祭祀,直到现在,历史学家仍不知刘仁墓具体位置,没有任何考古发现,充满了神秘色彩。

正史不记载、官方不公开并不影响民间有限的传承。在凌云山,汉文化遗迹很多,如“天子墓”前顺势而下的小溪叫“汉水”、山下村庄叫“汉口”等。如此巧合,这冥冥之中是否天意,刘邦创立的大汉王朝,是否根据这条汉水河命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偏偶之地,却实实在在的改写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不是这个天葬地,也许称霸天下,一统江山的极可能是项羽!

凌云上将军风水

呜呼,西楚霸王,哀哉,虞姬!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