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奇葩:秦始皇陵何以转吉为凶?

时间:2021-03-18 01:12:03 风水

位置准确、下穴精妙的秦始皇陵,难道竟因为朝向错误而致功败垂成吗?回答是肯定的。

违背风水规律,必然会遭到风水的惩罚。

风水实践没有一成不变的朝向,神州大地没有一模一样的风水。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于实地的正确抉择,是中国风水术活的灵魂。时空变了,选择随之而变,墨守成规、重复操作者不为风水。秦人西首而葬,墓向东方,成也如是,败也如是,盖出于此。

西首东向的骊山秦陵

风水上的西首东向与东扩战略,死后与生前,阴间与阳世相一致,造就了秦人数百年的兴旺。这种成功,建立在了一种合理的风水形局之上。离开这一前提,主客观相脱节,必然事与愿违。平民如此,官家亦然。即使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也概莫能外。

实际上,由于芷阳陵园酿成的风水错误大而深刻,葬得其地的临潼陵园已经无力回天。在上溯三代祖先集体“使坏”,致风水病入膏肓面前,秦始皇的一己之力,显得是那样渺小无助。

更何况,秦始皇陵葬不得向,不得法。

败笔一:一向之差,风水逆转

骊山开屏,始皇负扆。负扆始皇陵风水,要点在“负”,不可须臾离。负扆之“负”,又为双关。本该背负列屏开帐的骊山,因为秦始皇葬式西首东向,转身离去而脱扆,有负背靠之义,使其空有“负”形,“负扆”名存实亡,致皇陵吉凶性质彻底蜕变。

秦始皇陵卫星摄像图

本属王者之葬的秦始皇陵,因“负扆”抛弃了骊山,骊山转而抛弃了始皇的子孙。孔雀中,绿孔雀是爱憎分明,具有攻击性的。受到“负扆”ciji的骊山绿孔雀,给始皇后裔带来的深重灾难,是秦始皇绝对没有料到的。

孔雀开屏,无不吉祥,骊山为吉祥之山。“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与骊山风水无关;昭王逆葬于芷阳、始皇建陵于骊山,共致“二世”而亡,是因为有负于风水,糟蹋了骊山,报应矣。

一向之差,使风水逆转,从这个角度上看秦朝大帝,实在冤哉惜哉!如今,风水回眸或许使人充满了惋惜,但风水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凄美与壮丽,构成了中国风水史的主旋律。

败笔二:深浅不当,葬法有误

秦王自断风水,不止是朝向,还表现在深浅上。秦始皇陵葬法有误,为脱气之葬。

“藏风聚气”,是中国风水学基本原则。葬术讲究深浅、高低,存气浮上升、气沉下潜之分。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高大若山”。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经两千多年风化剥蚀,现仍高达76米(一说初高120米,现高87米)。地宫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

风水奇葩:秦始皇陵何以转吉为凶?

秦始皇陵剖面图

现代科学证明,城市管网系统止于地表下面30米左右;大部分地铁隧道的深度,不会超过地表以下60米;地表以下90米左右的地方,就寻觅不到任何与城市有关的痕迹了。

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陵的深度,已大大突破了人类活动所能承受的极限。对于防盗和永久保存,或许有一定价值,但就事关子孙后代的风水而言,委实是存百害而无一利。

形如负扆的秦始皇陵,本该垄葬其止,不宜深埋。无止境的深挖广掘,使得本来的好风水面目全非。地宫,宛若万蚁相侵,地下水从四面八方涌来逼近,真龙大穴气脉尽失。

风水奇葩:秦始皇陵何以转吉为凶?

秦始皇陵地宫模拟复原图

祈望万年的秦王朝,自秦始皇下葬的那一天起,没有过一天的安宁。不到两年,遍及全国的起义军漫山遍野般涌向咸阳,灭亡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秦人看重风水,以风水发祥,又忘乎所以,违背风水规律,颠覆了风水。祖上再好的风水也有时数限制,有耗尽精华的一天。临潼陵园没有纠正芷阳陵园的失误,反而在显而易见的情况下深化了原来的错误,凶险越发扩大。

雍城陵园曾经出现了一次顺水向东,那里有灵山显灵始皇陵风水,五指齐出挽救。芷阳陵园、临潼陵园再次犯忌涉险,还有什么因素可以解救的吗?

没有了。这一次,神仙也挽救不了。当芷阳陵园风水错误铸成40年,始皇正式迁入临潼地宫后,秦公、秦王563年崛起,至胡亥彻底陷落,秦王朝覆灭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开始了,秦人子孙难逃厄运。

公元前210年秋,秦王嬴政还没来得及安排好身后二世、三世的事,就在返回都城咸阳途中的沙丘平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所寄予厚望的孩儿们大祸临头,一个个在短时间内死于非命。

在赵高的一手策划操纵下,胡亥开始了对老臣与兄弟同胞的大肆屠戮,杀完了12个亲兄弟、10个同胞姐妹,最后轮到了自己。

秦人自拥有大堡子山龙穴,至嬴政创下统一中国伟业,历十数代、数百年。对一般龙穴所需要的时间而言,实在太久。中干龙西秦岭厚重的山水,冰封千里,土寒穴冷,春暖花开有待时日。大堡子山龙穴福力绵长悠久,渗透了秦人的发展史,秦国的成就一个接一个,这也算是中国堪舆实践中极为罕见的一例。

风水奇葩:秦始皇陵何以转吉为凶?

秦始皇陵

600年奠基,15年帝国。过程太久,光芒太促,秦帝国毁灭同样少见。两样罕见,共塑了一位千古大帝。

芷阳陵园、临潼陵园的风水误差,毁灭一代王朝,对于秦人、秦族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不见得是件坏事。

(本文选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舆——西垂未央》第三章“秦陵东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