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杭州的风水格局

时间:2021-03-20 07:56:34 风水

杭州,早在秦汉时代就已设县治、筑石城,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城门十二个,另有水门五个。历史上曾为吴越国都和南宋京城。

尤其是南宋小朝廷,在杭州经营150多年。杭州成为当时紫宸宫阙,巧用山水形胜,被世人誉为“人间天堂”,被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南宋时期,元军侵占北方,杭州西湖歌舞升平杭州城风水,南北形成强烈对比。这与南宋朝廷迁都时,对杭州做过精心风水堪舆和后来的苦心经营,不无关系。

一、杭州城区风水大局

I.来龙去脉

杭州来龙,源于昆仑之南干龙,南下北上的武夷山脉,至黄山转东过峡后人浙江境内,起峰为天目山脉。天目山主峰为龙王山,海拔1587米。主峰以南有东、西天目两峰,东天目高1479米,西天目高1507米。天目山经临安向东南蜿蜒入杭州一枝起南高峰,从石屋洞过钱粮司岭,起九曜山、越王山(玉皇山)、过慈云岭,起御教场(将台山)、圣果山、凤凰山,过万松岭,起吴山、人城。一枝起北高峰,从桃园岭、青芝坞跌断,起岳坟后乌石山(栖霞岭),从智果山、保俶塔山人城。来龙沿钱塘江而下,隔江诸峰远映护龙。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人运河。

2.地理形势

将浙江大地分为东西的江山--绍兴深断裂,和分成南北的昌化--普陀大断裂,正好在杭州东南的萧山附近交叉通过,使杭州处于浙江东西、南北的过渡带上。受北东向华夏构造和北西向喜玛拉雅构造联合作用发育的钱塘江,在杭州东南侧呈“之”字形流经入海,故称“之江”,控东西之要冲,扼南北之咽喉。其山水形势,历为风水家看好。方志中云:“钱塘天目西来,龙飞凤舞,右临湖曲,左带长江,形势壮于东南,山川甲于郡国仁和,外带江海,内抱湖山”。

杭州西接天目山地,北连杭嘉湖平原,南临钱塘江南岸的萧绍平原,为通江达海的河口三角洲地段。在“临安山字形构造”和“西湖复向斜构造”的区域性地质构造尘跋拢⒂酥钊缑芳也骸⒕畔А⒋笄骞鹊日游缦虻亩喜愎鹊兀芫土恕叭婊飞揭幻嫠钡奈骱奥硖阈巍焙琛?lt;/DIV>

正由于过渡带的地理区位,复杂的地貌类型,造成了杭州山水景观的多样性,为历朝统治者所青睐。

3.风水大局

风水家傅伯通称:杭州,“顾此三吴之会,实百粤之冲。钱氏以元开数世之基,郭璞占之有兴王之运。”但是,文曲多山,俗尚虚浮而诈;少微积水,土无实行而贪。虽云自昔称雄,实乃形局两弱,……只宜为一方之巨镇,不可作百祀之京畿。驻华仅足偏安,建都难奄九有。其意是,杭州确为东南之要冲。钱王开业时,郭璞视有王气。但是杭州西部多山丘,多断层、易侵蚀,土层浅薄。虽能一时称雄,但终因形局两弱,难以久居抗衡,故只能成为一方巨镇,不可作为京都。

杭州龙脉西来,分南北两支入城。其中北龙在老和山潜没伏行,至半山才出露,其间距10公里左右,正处西北乾位,冬季西北寒流长驱直入。同时,也使杭州城区,蒙受来自西北半山工业区的废气污染之苦。西湖之北山体,即栖霞岭--葛岭山--宝石山、外东山、孤山,均为块状火山岩体,与北龙(即北高峰--美女山--将军山--老和山)沉积岩互不相连,中间被灵隐--玉泉谷地所隔离。故风水家称:北龙“在青芝坞、桃源岭跌断”,致使西湖景区,早春和冬季寒风凛冽,游人稀少。“西湖之水从昭庆左分出流,断北龙,致使形势不很完全。风水造化难称佳胜”。城北西溪河水直流运河,钱塘江转东入海,故形家称“东西界水分流未合,城中塞阻秽浊,脉络不清,排水不畅”。这就所谓的杭州风水大局“脉断水分,形局不全”,“东北开口,朝向不佳”。

二、杭州城区局部风水

1.葛岭山下是胜境

栖霞岭--葛岭山--宝石山三山相连,以葛岭山为中心呈弧状向南展开,统称北山。山脚为断桥至岳坟的北山路;这里是一段北山缓坡地。西北倚山,东南面湖,近有孤山为案,远有夕照、玉皇山为朝。山水相连,视野开阔,以保俶塔山为背景,雷峰夕照为对景,南屏山、玉皇山为借景,保俶塔、雷峰塔南北两塔连成西湖中轴线,以雷峰塔作聚焦点,构成一幅美丽的西湖山水画。故这里历来为皇亲贵戚、达官富豪所占据。南宋宰相贾士道,就在此营宫作乐,不理朝政,被百姓骂为奸雄大贪。

2.西溪河畔有佳境

从灵隐经玉泉至浙大,为灵隐谷地,实为一个古洪冲积扇,是丘陵向平原过渡地段。谷地北坡,是灵峰山--美女山--将军山--老和山;南坡是栖霞山--葛岭山--宝石山。浙大玉泉校区,正处于谷口扇缘部位,西北倚将军--老和山为主山;东南有葛岭山为案山;西有玉泉山为“白虎”护围,东虽缺“青龙”侍立,却为一马平川,可筑高楼大厦补缺完形。玉泉洪冲积扇扇缘,呈西北向东南倾伏,形成玉泉校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玉泉溪向东环流而过与西溪汇流东去,再与新开河呈外围环抱。可谓山环水抱,山南水北之阳地。唯一不足之处,案山显得高大,不能远眺朝山,明堂也显得狭窄,不利长远发展。

3.凤凰山麓建皇城

宋徽宗被俘后,其九子赵构南逃杭州建都,即为南宋高宗。当年高宗请全国风水名家来杭堪察。察后认为西溪一带风水绝佳,宜建皇宫。后赵构又亲临现场堪选,经大臣们再三斟酌,也许出于当时逃难形势,更多地考虑形局完固,最后选定凤凰山东麓建皇城大内:北起凤山门,南止江干地带,东起候潮门,西达万松岭,“方圆九里”凤凰山,地处西湖西南杭州城风水,北有九华山,南有将台山,三山之间有向东展开的谷地,均为谷口古洪冲积扇形地,地面平缓起伏。其中凤凰山东麓的笤帚湾谷口为最大,形成一片优雅精美的山前小平原。凤凰山向东延伸的岗丘成为大内宫殿的“玄武”主山;前有将台山东伸余脉为“朱雀”案山,东有馒头山为“青龙”左辅,西有慈云岭为“白虎”右弼,东河屈曲环抱。

向东南可远眺钱塘大潮,西北可看西湖美景。倚山临永,进退自如。这对于南逃求安的南宋小朝廷尤为重要。在这里上山可经慈云岭西退,亦可经中河人钱塘江,南下北上。以慈云岭、万松岭为西、北围合城墙,东南由人工开挖的中河护围,可谓攻可进,退可守的一方平安宝地,槽粮官船可经中河水路入宫,大内供养确有保障。

三、南宋时期的杭城布局

1.南宋皇城布局

凤凰山作为南宋皇城,经历了140多年的历史。关于当时皇城的情况,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记录,而且皇城变成废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因此,南宋皇城的布局只能凭近daikao古研究的资料,作一大概的论述。

据王士伦研究,“南宋皇城的范围是:南至笤帚湾,西至凤凰山的山腰,东至中河南段以西,北至万松岭以南”。“皇城位于凤凰山东麓,围绕着馒头山,利用自然山水和地形布置宫殿、园林和亭阁。外朝的大庆殿和日朝的垂拱殿都位于南部,在丽正门内;东北是东宫所在;次要的宫殿,寝殿,以及妃子宫女居住的地方,后苑,都在北部,符合‘前朝后寝’的惯例。整个布局比较灵活。”

2.德寿宫布局

高宗让位其子--孝宗后,迁居皇城以北的德寿宫,与皇宫并称南、北大内。德寿宫的确切位置至今不清,但从清同治六年补刊的《京城图》看,德寿宫大致在东河以东至东城墙,南起望仙桥,北至仙林桥,南北狭长的地块,规模与南大内相近。是孝忠皇帝孝敬高宗享度晚年之处。

德寿宫内,以人造“小西湖”为中心,四面分建四景区:东区,以春花为主,遍植杏、桃、海棠等树;南区,以夏景红花为主,并设有冷泉等,消夏平衡炎凉;西南,以秋菊为主,桂、菊多种,仅菊花品种达70余种;北区,以冬景为主,用楠木建成“明远楼”,观日景、制雪灯、雪花、雪狮子,遍植梅花。四景全按阴阳、五行和风水“四正”理论布局。

3.南宋都城布局

杭州现已不见城墙、城门,但据历史记载,杭州曾有严密的城防体系和功能明确的城市规划。从现有杭州的地名、站名中,也可隐约看到杭城最多时曾有12个城门,外加5个水门。其中10个城门保留至清光绪年间,且有明确功能特色,如清时民谣所传:

武林门外鱼担儿; 清泰门外菜篮儿;

望江门外盐担儿; 清波门外柴担儿;

候朝门外酒坛儿; 庆春门外粪担儿;

艮山门外丝篮儿; 钱塘门外香篮儿;

涌金门外划船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

南宋时,在紫阳山南麓朝东的山湾扇形地上,曾建筑太庙,正处南大内东北侧;在闸口乌龟山修建宫窑作坊,位于南大内西南侧,凤山门以北(即万松岭以北),为南宋御街,就是现在的中山南路,直至吴山脚下的鼓楼。这样的布局,基本承袭《周礼》的“前朝后市”,“左祠右社”布局原则。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