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课件

时间:2022-06-21 10:03:58 生肖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 1 、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 2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的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3 3 、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农业生产用阳历,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起源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耕作方式 起源 发展 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 原始农业是从 采集经济 向 种植经济 发展而来的。  黄河流域 —— 北方种植 粟麦长江流域 —— 南方种植 水稻 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地域分布 结构 起源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动动脑: 五谷: 稷(黄面窝窝) 黍( ( 高梁) ) 麦 豆 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十二生肖 一、农业的起源  原始农业是从 采集经济 向 种植经济 发展而来的。

 黄河流域 —— 北方种植 粟麦长江流域 —— 南方种植 水稻 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地域分布 结构 起源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起源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耕作方式 起源 发展 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特点 (一). 生产工具的改进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木(石)制-------铁制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 耒耜(有了青铜器,但主要材料仍是木、石、骨、蚌) 铁农具,牛力耕田 西汉中期 (犁壁) 耦犁 曲辕犁 唐代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一). 生产工具的改进 特点: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极易适应水田耕作。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起源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耕作方式 起源 发展 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特点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 筒车 东汉—三国 春秋战国之际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唐宋时期 翻车 桔槔 (gao)(一).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水利设施的完善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著名的水利工程 芍陂 孙叔敖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 芍陂。

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 。“灌田万顷”楚庄王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都江堰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农业生产用阳历,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 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 系统 。 郑国渠采用独特的“横绝”技术,通过拦堵沿途的清峪河、蚀峪河等河,让河水流入 郑国渠。 郑国渠巧妙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也可谓巧夺天工。 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 郑国渠 THANKYOU SUCCESS • 21 可编辑著名的水利工程及水利专家 远古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 特色坎儿井 水利科学家 王景、郭守敬、潘季驯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起源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耕作方式 起源 发展 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特点 1. 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 商周时期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三)、耕作方式的演变(1 1 )、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生产农业机械的上市公司_农业生产用阳历_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3 3 )、形成条件: : (教材) 1 1 ) 铁农具、牛耕技术 的出现和普及, ,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 2 )、出现时间: 2 2 )私有土地出现 春秋 2 2 、自耕农经济( (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5 5 ). . 自耕农经济的特点 1 1 、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分散性) 2 2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封闭性,) 3 3 、生活较稳定,生活积极性较高(稳定性) (4 4 )评价(教材)积极消极 4 4 、落后性、保守性 5 5 、脆弱性材料 1 黄梅戏《天仙配》中 “你耕田 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 双双 把家还 。” 思考:⑴材料1 1 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 ? (2 2 )你认为古代农民生活真的像黄梅戏描绘的那样美好吗?如何评价这种生产方式?课堂小结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起源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耕作方式 起源 发展 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特点 • 1 1 、( 2006 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 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B. 佃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 巩固练习 A A 2. ( 2007 上海历史)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域 90 余处,黄河流域 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 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xinjiang 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A .①③B B .①②③C C .②④D D .①②④学以致用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 • 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 4. ( 2008 北京文综 14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 A .都江堰B B .郑国渠C C .灵渠D D .芍陂 5.(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 图2 A 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D .单位亩产量提高 6.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 ④翻车、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 C. ④⑤⑥D. ②③④⑤⑥ 7.“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③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 • 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 9.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C.曲辕犁的发明D.筒车的发明使用 10.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 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 ① 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② 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③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 ④ 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 C. ②④D. ①③④ 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 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 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D D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A A 、春秋时期的芍陂B B 、西汉的白渠 C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 D 、汉代治理黄河 C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 ①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 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 “ 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 ④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②④D. ①③④ B B THANKYOU SUCCESS • 41 可编辑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