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交节虎年到:干支/生肖纪年纪月是传统阳历,勿与阴历相混淆
2022年2月4日,北京古天文台,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 Stellarium 测定,凌晨4:48:53,寅正三刻六分,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黄经315°,立春交节,壬寅年开始,壬寅月开始,虎年虎月开始。
暂时不会使用 Stellarium 的读者朋友可以下载或在线使用“日梭万年历”,这是华中农业大学刘安国先生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编制的电子万年历,非常实用。
按“日梭万年历”的算法,今年立春的交节时刻是2月4日4:50:26,与 Stellarium 默认算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日梭万年历”介绍了很多正确的天文历法基础知识,例如在上面两个图例中,它正确指出(1)纪年干支和农历年生肖属相以立春日(而不是农历正月初一)为两年的分界;(2)纪月干支分界线不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日,而是节气交节日。
如果要更精确地陈述,应该说(1)纪年干支和农历年生肖属相以立春交节那一刻(而不是阴历正月初一零时或子时初)为两年的分界;(2)纪月干支分界线不是阴历每月的初一零时或子时初,而是节气交节那一刻。
华夏文明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制定的历法,每个月月首是新月,又称朔、日月合朔,月亮和太阳黄经一致;月中是满月,又称望,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差180°;月末是晦。从本次朔到下次朔,时长约为29.5天。十二个阴历月轮完,通常是354天,换言之,一个阴历年,通常就是十二个阴历月,一共354天。
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的周期性变化制定的历法。现在通行的测量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的坐标是黄经,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从任何黄经位置出发,重新回到该黄经位置,时长约为365天48分46秒,即约365.24219日。比如,立春交节时刻,太阳黄经315°,太阳再回到黄经315°,即下一个立春,用时365.24219日,这就是一个阳历年(回归年)长。一个阳历年,比通常一个阴历年要长11日多。
立春315°,雨水330°,惊蛰345°,春分360°/0°,清明15°,谷雨30°
立夏45°,小满60°,芒种75°,夏至90°,小暑105°,大暑120°
立秋135°,处暑150°阴历十二月的虎,白露165°,秋分180°,寒露195°,霜降210°
立冬225°,小雪240°,大雪255°,冬至270°,小寒285°,大寒300°
有志于学习天文考古学的读者朋友,务必将这些基本概念和数值关系牢牢记住。
先秦时代,华夏先民没有黄经的概念,测量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的坐标体系是什么?是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以及根据二十八宿重新组合划分的“十二次”(黄道十二宫),就是华夏先民的“量天尺”——请大家告诉大家,这是脚趾头先森首先揭示的重大事实,这是脚趾头先森首先揭示的重大事实,这是脚趾头先森首先揭示的重大事实。
华夏先民如何用二十八宿测定阳历年长?跟黄经坐标类似。
比如,当北方七宿的牛宿距星牛宿一是冬至点(黄经270°),则冬至交节时刻太阳从牛宿一出发,历经二十八宿,重新回到牛宿一(即与牛宿一黄经位置相同),时长为365.24219日,华夏先民记为365.25日,这就是“四分历”。作为四分历的阳历,比通常一个阴历年要长11日多。
看明白了吗,传统历法中的阴历和阳历,分别是很清楚的。阳历和阴历,可以各自独立纪历,互不相扰。穆斯林用的就是纯阴历,没有阳历,每年十二个阴历月,轮完就是一年。
但华夏先民用的阴阳合历,就是阴历要在阳历的指导下进行置闰。
华夏先民发明的阳历,一年时长365.25日,分为十二个阳历月,每个月分为两个半月,一年就是二十四个半月,即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轮完,就是一个阳历年。我们现在沿用的传统阳历,以立春为年首,新的阳历年要等到立春交节那一刻。
以立春为年首的阳历历法,阳历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如何轮排?现在小学生都开始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很简单,第一个阳历月,月首立春,月中雨水……第十一个阳历月,月首大雪阴历十二月的虎,月中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四立,其中立春立夏又叫“启”,立秋立冬又叫“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是四仲,又叫二分二至。启、闭、分、至,就是四时八节,轮完就是一个阳历年,时长365.25日。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商历、周历、鲁历,都是四分历。
看清楚,一年四季,时令分明,是根据阳历来定的,阳历才是划分四季时令的本质基础,更确切地说,二十四节气才是标记四季时令的鲜明指标。
阴历具有标记四季时令的指标特征吗?有的,只要阴历跟阳历配套就没问题。比如,正月轮排上立春和雨水,二月轮排上惊蛰和春分……五月轮排上芒种和夏至……八月轮排上白露和秋分……十一月轮排上大雪和冬至……如此二月就是仲春,五月仲夏,八月仲秋,十一月仲冬。
可是,问题就出在,阳历年比阴历年长,阳历月比阴历月长。从阳历月月首的节,到月中的中气,再到下一个阳历月月首交节,通常是30日,有时是31日。因此,当阳历月和阴历月逐月配套使用时,时间一长,每个阴历月就未必正好轮排上一个节和一个中气,有时有的阴历月只轮排上一个阳历月中的中气,有时只轮排上一个阳历月中的节。
华夏,黄帝炎帝族群,非常聪明,发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让阴历月按月序具有鲜明的时令指示作用,这就是阴历“置闰”,叫“闰以正时”。
华夏先民发现,二分二至四个“中气”最具有鲜明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因此只要阴历二月有春分、五月有夏至、八月有秋分、十一月有冬至,问题就解决了。这个办法叫“无中气就置闰”。
“无中气就置闰”具体怎么弄?很简单,就是当某个阴历月只轮排上一个“节”,而没有轮排上“中气”,就要考虑设置闰月。
例如,根据上图《节气与农历十二个月的关系》,如果从正月开始的第四个阴历月只轮排上立夏,而没有轮排上小满,那么这个月就要被设置为“闰三月”,这样中气“小满”就仍然轮排到了正常阴历月序的四月。
同理,如果从正月开始的第七个阴历月只轮排上立秋,而没有轮排上处暑,那么这个月就要被设置为“闰六月”,这样中气“处暑”就仍然轮排到了正常阴历月序的七月。
请大家牢牢记住一个基本事实——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是指导阴历置闰的基础和依据。
埃及学学者研究“古埃及历法”,发现“古埃及”的历法有一个特点——由于12个月的阴历年(354日)比一个回归年(365.25日)平均少了11天,因此每隔2到3年,“古埃及人”就要在阴历年中增加一个“闰月”,这样阴历年的阴历月才能准确反映时令季节。
歪果学者不懂的——这就是在阳历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下实施阴历置闰!无中气则置闰,闰以正时,十九年置七闰的间隔就是 3 3 3 2 3 3 2——一个简单的天文历法证据,无可置疑地证明了古埃及文明就是华夏文明!
西方学者又说,“苏美尔人”(Sumerian)最早发明阴阳合历阴历置闰——这么搞笑,苏美尔文明就是华夏文明!
我还指出皇甫谧和他的老师席坦更搞笑,他们叙录大禹的姓名是“姒文命”,却不知道“姒文命”就是 Sumer 的古汉语音译!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来看看,根据华夏文明观象授时绝技的所用的坐标体系——十二次、二十八宿、二十七宿,还有六十四卦天区——用脚趾头先森的独门绝技,展示2022年立春以及二十四节气点在南天上的分布情况。
观测点设置在四川三星堆青铜文明遗址——
请热心好学的广大读者朋友将高清大图下载到电脑上认真学习,并请告诉我,告诉大家——
今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分为位于二十八宿的哪一宿哪一度。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