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八字分析 《容斋随笔》二:怎样的人,才算人中之杰?
一,怎样的人,才算“人中之杰”?
提到这个话题,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最先想到的是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英雄气概,说他生时是人中之杰,就算死了也是鬼中之雄,然而他在乌江亭被围,为什么不肯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呢?
而这个问题,在李清照之前,唐代诗人杜牧,也以一首诗表达他的意见。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能屈能伸,能够包羞忍耻,卧薪尝胆的才是好男儿,江东还有那么多青年才俊,都在期盼着项王你带着他们卷土重来,到时候天下姓刘还是姓项,尚未可知呢?
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也只是历史假设,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再多的猜测与分析,也毕竟只是猜测和分析而已。因此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书归正传,对于怎样的人,才是“人中之杰”?《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有自己的看法。
容斋随笔卷九:《唐三杰》条:“汉高祖以萧何、张良、韩信为人杰。此三人者,真足以当之也。唐明皇同日拜宋璟、张说、源乾曜三故相官,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其意盖以比萧、张等也。说与乾曜,岂璟比哉?明皇可谓不知臣矣。
首先洪迈承认的萧何、张良、韩信三人为人中之杰,“此三人者,真足以当之。”那么这三人有什么样的才能与功绩,才称得上“人杰”呢?
我们来看《史记·高祖本纪》中是怎么说的,“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张良能够称作人杰的原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刘邦对张良军事谋略方面才能的高度肯定。
萧何能够称为人杰的原因——“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这是刘邦对萧何治理国家,稳定民生方面才能的赞许。
韩信能够称作人杰的原因——“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是刘邦对韩信军事指挥方面才能的肯定。
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又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范增的才能发挥出来,所以他这才失败。
像刘邦这样,才算是“知臣、识臣”,有“识人之明!”
洪迈认为,唐明皇李隆基作《三杰诗》:“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由来丞相重,分掌国之钧。我有握中璧,双飞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复辍台衡老,将为调护人。鹓鸾同拜日,车骑拥行尘。乐聚南宫宴,觞连北斗醇。俾予成百揆,垂拱问彝伦。”
将他朝中的“宋璟、张说、源乾曜”三人,比作汉朝的“张良、萧何、韩信”三杰,称作“唐三杰”!是不对的,为什么?除了名相宋璟一人勉强凑合,张说、源乾曜二人,连宋璟都比不上,要与汉初三杰比肩,岂不是给他脸了么?
宋璟,我们都非常熟悉,与姚崇并称“姚宋”,历高宗、武周、明皇三朝,武后时受到重用,其治国理政才能,勉强可以和“汉初萧何”并称。因此洪迈并不否定他的历史功绩,与“唐朝人中之杰”的这个称号。
而张说、源乾曜二人,有什么功绩,能与宋璟乃至汉初三杰并列呢?
我们也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张说(yuè)(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zhengzhi 家、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状元及第,文学方面的才能更是没的说,开元前期的一代文宗,执掌文坛近三十年。三度为相,也立下过赫赫战功,出将入相,可谓做到了“人臣之极”!实现了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人生巅峰!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不睦,**跋扈,打压宇文融、苏釐等人,导致朝廷吏部“铨综失叙”,宇文融极为愤怒,于是便联合李林甫、崔隐甫等人弹劾他,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融恨恚,乃与崔隐甫、李林甫共劾奏说“引术士王庆则夜祠祷解,而奏表其闾;引僧道岸窥诇时事,冒署右职;所亲吏张观、范尧臣依据说势,市权招赂,擅给太原九姓羊钱千万。”其言丑惨。帝怒,诏乾曜、隐甫、刑部尚书韦抗即尚书省鞫之,发金吾兵围其第。”
最后,以贪赃枉法等罪,被罢职免官,家族也受鱼池之殃。
《新唐书》对他的评价是:“说于玄宗最有德,及太平用事,纳忠惓惓,又图封禅,发明典章,开元文物彬彬韩信八字分析,说力居多。中为奸人排摈,几不免,自古功名始终亦几希,何独说哉!至子以利遽败其家。若瑰、颋再世称贤宰相,盛矣!”肯定了张说的功绩,同时也对他的晚节不保表示惋惜!
他生性贪财,而为“奸人排斥”,晚节不保,因此洪迈才说他不配“人杰”之称。一个人就算是立下过再多的功劳,文武全才,人生有了污点,就终究洗刷不掉。唐明皇,你对一个tanguan 说:“你是个人才,你是个人杰!”这不是挖苦与讽刺么?对一个脸上有疤痕的女人说,你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只怕连她自己也不相信吧!
洪迈说张说,不配称为“人杰”,说的一点也不错,天下哪有“贪赃枉法”的人杰呢?
其次,源乾曜(?-731年12月22日),唐朝开元间,两度为相,为期共计十年,《旧唐书·源乾曜传》称:“乾曜政存宽简,不严而理。”“在京兆三年韩信八字分析,政令如一。”于此同时,他还为了避嫌,将两个在京任职的儿子,源弼、源洁,贬到地方作小官。《新唐书·源乾曜传》:“建言:“大臣子并求京职,俊軿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诏可。乃以子河南参军弼为绛州司功,太祝洁为郑尉。”
这些早年的事迹,足以证明他也是个贤能的宰相。
然而,他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胆小怕事,无所作为!
据《新唐书》载:“乾曜性谨重,其始仕已四十余,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尝廷议可否事,晚节唯唯联署,务为宽平惇大,故鲜咎悔。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晚年zhengzhi 热情已经淡薄的源乾曜,面对当权者张说等人的专权扈势,没有上一道奏疏,没有说过半句公道话,只是唯唯诺诺,照常签署公文,打卡上班混日子,还没退休呢,就只想着领养老工资。
面对忠臣姜皎被权臣张嘉贞所排斥,无辜获罪,只是在一旁眼睁睁看热闹,当吃瓜群众,无论如何,也不肯在能力范围之下,进行搭救,所以令士君子齿冷!
这样尸位素餐,拿钱不办事,混吃等死的官员,被唐明皇称作“三杰之一”,洪迈当然要“Say NO!”“你不配!”
二,反对刘邦的说法,范增也不是什么“人杰!”
上文引述,刘邦说的话,可知,在刘邦心中,他手下有三个“人中之杰”:“张良、萧何、韩信”,而项羽麾下只有一个范增。
所以后世都人云亦云地说“范增为人杰。”而洪迈偏偏不同意。他有他自己的见解,在《范增非人杰》一条中,他说:“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
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
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徒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
.坑秦降卒,杀秦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荣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
这一条笔记中,阐述了他反对将“范增”当做“人中之杰”的种种理由,总结为两个字“不义!”
他说,我洪迈综合他一生的事迹来看,他也不过是战国纵横家的余孽,一个眼睛里只看到利益,而没有任何道义可言之徒罢了,哪里是什么“人杰?”
然后就列举他的罪状六条:
罪状一,刚开始劝项羽立楚怀王,后来项羽夺去了怀王的属地,将怀王迁到郴地,最后居然将他杀害,范增不能责之以君臣大义,以死相谏。
罪状二,怀王与攻打暴秦的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沛公刘邦已经先入关中,就应该按照约定,尊刘邦为关中王,然而范增却劝项羽摆下鸿门宴杀掉刘邦,最后有将刘邦分配到蜀地这个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
罪状三,项羽讨伐当时还隶属秦朝的赵地,杀掉上将军宋义,范增为末将,作壁上观,没有站在道义的立场,说项羽的不是。
罪状四,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一举攻破秦军章邯、王离等人的最大主力兵团约四十万人,然而却坑杀已经投降的秦朝兵卒二十万人。范增没有吭声。
罪状五,秦三世子婴已经投降,项羽还将他杀掉。不杀降,是最起码的道义,项羽一介武夫,不明白犯错不要紧,你范增可是学富五车,韬略如海,你明知不义,却不谏说阻止,为虎作伥。
罪状六,项羽烧掉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止,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总之,项羽做的这些糊涂事,你范增身为“亚父”,都亲眼看到,你却一句话也不说,所以你也是有责任的。
在荥阳一战之后,范增你遭到敌人的反间之计,然后发怒离开。这些,苏轼曾经在文章中议论过,但还是没有说到位。
难道看到这些,你们还认为范增是“人杰”么?
洪迈说范增不是人杰,很显然是站在儒家仁义学说的立场上的,《孟子·梁惠王上》,开篇便引发了一个千古难以辨清的话题——“义利之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司马迁也是这样的史观:“《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因此洪迈说范增“见利而不见义!”从道德的角度,而非从才能的角度,否定将范增作为“人杰”来传诵!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怎样的人才算是人杰呢?——必须是“德才兼备”,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