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八卦
本一学社,天下一社本来是一,化显分别。互相映照,看谁执着。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是古人用来纪年的,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大家都知道六十一甲子,如果按照排列组合,应该是10X12=120种,怎么是60?这是因为,古人把十天干十二地支进行排列组合时,并非所有的地支都和所有的天干相配。是按照每轮排列组合后下一轮隔空一个对应排列的配法,第一年是甲子,然后是乙丑,丙寅......,第二轮,甲直接配寅,因此不可能有甲丑这种年份出现。以此类推,每次都是空一个向后,这样,后推六次之后,第七次又回到甲子。开始另一个六十甲子的循环。天干和地支实际上是古代的六十进位法,同时,因为有时间上的意义,和周易有了结合点。后来,五行学说不断的发展,和周易相关联在一起,天干和地支就有了各自的五行属性。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古人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干支纪年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地支纪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干支纪月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实例推算时:大致是农历立春起,下一年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干支纪日同纪年法一样,60日一循环。干支纪日法已确知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现今在一般日历中虽不注记,但确定“属伏”仍然沿用,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属伏。《论干支》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採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天干有十诗纬推度灾云:甲者,押也。春则开也。冬则闔也。郑玄注礼记月令云:「甲者,抽也。」。乙者,轧也。春时万物皆解孚,甲自抽轧而出也。」。丙者,柄也。物之生长各执其柄。郑玄云:「丙者,炳也。夏时万物强大,炳然著见也。」。丁者,亭也,亭犹止也,物之生长,应将止也。戊者,贸也。生长既极,极则应成,贸易前体也。己者,纪也。物既始成,有条纪也。郑玄云:「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谓万物皆枝叶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也。庚者,更也。
辛者,新也,谓万物成代改更復新也。郑玄云:「谓万物皆肃然改更,秀实成新也。」。壬者,任也。癸者,揆也。阴任于阳,揆然盟芽于物也。郑玄云:「时维闭藏万物,怀任于下,揆然萌芽也。」。地支有十二子者,孳也。阳气既动,万物孳萌。三礼义宗云:「阳气至孳养生。」丑者,纽也。纽者,系也。续萌而细长也。故曰:「孳蒙于子。纽芽于丑。」三礼义宗云:「言居终始之际。故以纽结为名。」寅者,移也。亦云引也。物芽稍吐,引而申之,移出于地也。淮南子云:「寅,螾动生也。」三礼义宗云:「寅者,引也。肆建之义也。」卯者,冒也。物生长大,覆昌于地也。淮南子云:「卯,茂也。茂然也。」三礼义宗云:「卯,茂也。阳气至此,物生滋茂。」辰者,震也。震动奋迅去其故体也。三礼义宗云:「此月之时,物尽震动而长。」巳者,巳也。故体洗去,于是巳竟也。三礼义宗云:「巳,起也。物至此时,皆毕尽而起。」午者,仵也。亦云咢也。仲夏之月,万物盛大,枝柯咢布于午。淮南子云:「午者,忤也。」三礼义宗云:「午,长也,大也。明物皆长大也。」未者,昧也。阴气巳长,万物稍衰体,薆昧也。故曰:「薆昧于未。」淮南子云:「未,味也。」三礼义宗云:「时物向成,皆有气味。
」申者,伸。伸犹引也,长也,衰老引长。淮南子云:「申,呻也。」三礼义宗云:「申者,身也。物皆身体成就也。」酉者,老也。亦云熟也,万物老极而成熟也。淮南子云:「酉,饱也。」三礼义宗云:「酉,犹也。犹伦之义也,此时物皆缩小而成也。」戌者,灭也,杀也。九月杀极,物皆灭也。三礼义宗云:「此时物衰灭也。」亥者,核也,阂也。十月闭藏万物皆入核阂。三礼义宗云:「亥,劾也。言阴气劾杀万物也。」地支别名:尔雅岁次云:「太岁在寅,名摄提格。」淮南子注云:「格,起也。万物承阳而起。」卯,名单閼,单尽閼止也。言阳气推万物而起,阴气尽止也。辰,名执徐。执,蛰也。徐,舒也。言伏蛰之物,皆散舒而出也。巳,名大荒落。荒,大也。言万物炽盛而大出,落落而布散也。午,名敦样。淮南子云:「敦盛样壮也,言万物盛壮也。」未,名协洽。淮南子云:「协和也,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也。」申,名芚涒滩。淮南子云:「涒滩,大脩也。言万物皆脩其精气也。」酉,名作鄂。淮南子云:「作鄂,零落也。言万物皆陊落也。」戌,名掩茂。掩蔽也。茂,昌也,言万物皆蔽昌也。亥,名大渊献。渊藏献迎也。言万物终亥,大小深藏窟伏以迎阳也。子,名困敦。困混也,敦沌也。
言阳气混沌,万物芽孳也。丑,名赤奋若。奋起也。若,从也。言阳气奋迅,万物而起,无不顺其性。赤,阳色也。春秋纬云:「大阴所在之名。」阴阳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自然界众多事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不断的运动,正是世间万事万物得以生长,变化、消亡和重新生长的根源。正因为这样,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经·系辞传上》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得更具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结合具体事物,运用阴阳这种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道”来作“纲纪”性的概括,就是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明为阳,暗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出为阳,入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升为阳,降为阴;向为阳,背为阴;表为阳,里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成为阳,败为阴;乃至雄为阳,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直至无穷无尽,网罗万象。大至天地日月,小至每一具体物象的表里内外,靡不都在牢笼之中,所以有“神明之府”之称。要妙在于,不仅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在两个方面的任何一方,又都可以用阴阳来作再一次的划分,以至无穷。
太极图是《易经》描述的宇宙模式图样,这一图像外表的圆形,代表着天地混沌原始状态,由无极生出的太极。图中分为黑白两方,就是所谓太极生两仪的阴阳两个方面,其中明亮的白色代表阳,阴暗的黑色代表阴。然而神奇的是,白色的一方竟有着一个小小的黑点,而黑色的一方也同样有着一个小小的白点,这就明白无误地向人们展示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道理。对于这种道理,《素问·金匮真言论》举一昼夜的时间为例进行划分,则就更加具体了:“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这种阴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现象,说明天地万物的阴阳并不是绝对割裂的,而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由于阴阳两种力量的对垒和相互渗透,因此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牵制消长的。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就是这种盛衰消长的对垒,构成了客观世界的动态平衡。如以一年四季的天时变化为例,从冬至到夏至白昼一天天地长起来,气温也一天天地升高起来,说明了这段时期正处在一个阳长阴消的过程之中。反之,从夏至到冬至,黑夜开始一天天地长起来,气温也一天天地降了下去,这又说明,这一时期正处在阴长阳消的阶段。
古人所谓“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就是这一阴阳交互消长、你来我往规律的具体体现。阴阳变化规律不仅体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消长、你来我往上,还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上。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一方如果失掉对另一方的依存,就没有什么阴阳可言。比如没有明就无所谓暗,没有热就无所谓冷,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右就无所谓左,等等。又如从体和用来说,物体是阴,作用是阳。阴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作用体现。这种关系也可用质和能的关系来加以阐明,没有阴的质量,就无所谓阳的能量。“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这就是阴阳互根、对立统一的道理。说到阴阳的转化,这也是一种自然界物极必反的规律。任何事物,当它发展到尽头的时候,就会走向反面。比如白天发展到中午的顶峰,就开始走下坡路,最后终至被黑夜所吞噬;而黑夜发展到子夜的极限,也势必不可抗拒地要开始发生转化,直至最终被白天所代替。一天如此,一年也同样如此,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生生死死,变变化化,自然界的阴阳变幻转化就是这样的不可抗拒,任你哀叹也无济于事。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世间万物的变化虽然多得不可胜数,然而它的要领却只有一个,这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五行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对于世间一切事物的属性,差不多都可用阴阳五行来加以概括。五行视为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印度古代哲学认为,天地宇宙万物虽然名目繁多,使人数不胜数,可是其中最为基本的原始物质,则只有地、水、风、火四种。佛教所说“四大皆空”,指的就是这四种基本物质的最终归于寂灭、复返于无的独特认识。我国古代哲学家在探索宇宙奥秘时,也有着和古印度哲学类似的文明,把探索的触角伸向了物质世界最原始、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并从而归纳、抽绎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人称五行。对于五行的各自性质,《尚书·洪范》归纳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永无休止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方面是生命和物质的不断生化,另一方面又是生命和物质的不断消亡。就这样,生生灭灭,变变幻幻,陆离光怪,鬼使神差,而其中的原动力则大致可以归根于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此外,还有形影不离,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的交互作用。造化之机,不可没有生化,也不可没有制约。客观物质世界如果没有生化则势必了无生机,变成死水一潭,没有制约则又易亢而为害,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五行的生克要妙,竟是这般地神灵,这般地伟大,以至于宇宙间整个的物质世界,在动态中求得了总体的平衡。这里先说相生,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最后又由木生火,从头开始,并从而循环往复,直至永远。再说相克,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最后又由木克土,从头开始,并也从而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又由此可见,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无不例外地有着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双边关系。对于我生和生我,古人把它喻之为母、子关系;对于我克和克我,则又有“所胜”和“所不胜”的说法。五行哲学观诞生的千百年来,早已根深蒂固地深入到博大精深的各个学术领域中去了。这不仅表现在哲学、科学、天文学、地理学上,还广泛表现在三教九流,医、卜、星、相中。《五行体性》体者,以形质为名。性者,以功用为义。以五行体性,资益万物。故五行八卦,合而辫之。木居少阳之位,春气和煦温柔,弱火伏其中。故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火居老阳之位,炎炽赫烈。
故火以明热为体,炎上为性。老阳之位,阳气至此而极,阴气至此而生。土在四时之中,处季夏之末,阳衰阴长。居位之中,总于四行,积尘成实。积则有间,有间故舍容。成实故能持。故土以含散持实为体,稼穡为性。金居少阴之位,西方成物之所。物成则凝强,少阴则清冷。故金以强冷为体,从革为性。水居老阴之位,以寒虚为体,润下为性。老陰之位。陰氣至此而極,陽氣至此而生。『洪范』云:「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是其性也。『淮南子』云:「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阴之寒气反者为水。积阳之热气反者为火。」水虽阴物,阳在其内。故水体内明。火虽阳物,阴在其内。故火体内暗。木为少阳,其体亦含阴气。故内虚,外有花叶,敷荣可观。金为少阴,其体刚利,杀性在外,内亦光明可照。土苞四德,故其体能兼虚实。『洪范传』曰:「木曰曲直者,东方。」『易』云:「地上之木为观。」言春时出地之木,无不曲直,花叶可观,如人威仪容貌也。『许慎』云:「地上之可观者,莫过于木。故相字目傍木也。」古之王者,登舆有鸾和之节,降车有佩玉之度,田狩有三驱之制,饮饯有献酢之礼。无事不巡幸,无夺民时。
以春农之始也,无贪欲姦谋,所以顺木气。木气顺,则如其性茂盛敷实,以为民用。直者,中绳。曲者,中鉤。若人君失威仪,酖酒欲,淫纵,重徭,厚税,田猎无度,则木失其性,春不滋长,不为民用。桥樑不从其绳墨。曰-木曰曲直也。「火曰炎上。」炎上者,南方。扬光辉,在盛夏,气极上。故曰-炎上。上王者,向明而治,盖取其象。古者明王南面听政,揽海内雄俊,积之于朝,以助明也。退邪佞之人臣,投之于野,以通壅塞。任得其人,则天下大治,垂拱无为。易以离为火、为明。重离,重明,则君臣俱明也。明则顺火气,火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能成熟。顺人士之用,用之则起,捨之则止。若人君不明,远贤良,进谗佞,弃法律,疏骨肉,杀忠諫,赦罪人,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则火失其性,不用则起,随风斜行,焚宗庙宫室,燎于民居。故曰-火曰炎上。「土曰稼穡。」稼穡者,种曰-稼,敛曰-穡。土为地道,万物贯穿而生。故曰-稼穡。土居中,以主四季,成四时,中央为内事,宫室,夫妇,亲属之象。古者天子至于士人,宫室寝处皆有高卑节度。与其过也寧俭。禹卑宫室,孔子善之后。夫人、左右妾,媵有差。九族有序,骨肉有恩,为百姓之所轨则也。如此顺中和之气,则土得其性。得其性则百榖实,而稼穡成。
如人君纵意广宫室,臺榭鏤雕,五色罢尽,人力亲疏无别,妻妾过度,则土失其性。土失其性则气乱,稼穡不成,故五股不登,风雾为害。故曰-土曰稼穡。「金曰从革。」从革者,革更也。从范而更形,革成器也。西方物,既成杀气之盛。故秋气起而鹰隼化,此杀、生之二端。是以白露为霜。霜者,杀伐之表。王者教兵,集戎事以诛不义,禁baoluan 以安百姓。古之人君,安不忘危,以戒不虞。故曰:「天下虽安,忘战者危国。邑虽强,好战者必亡。」杀伐必应义,应义则金气顺,金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者,工冶铸作,革形成器。如人君侵凌好攻战,贪色、赂,轻百姓之命,人民骚动,则金失其性,冶铸不化,凝滞涸坚,不成者眾。秋时万物皆成,百榖已熟。若逆金气,则万物不成。故曰-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润下者,水流湿,就污下也。北方至阴,宗庙祭祀之象。冬阳之所始,阴之所终。终始者,纲纪时也。死者魂气上天为神,魄气下降为鬼,精气散在于外而不反。故为之宗庙,以收散也。『易』曰:「涣,亭。王假有庙。」此之谓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孝乎。故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服。敬之至也。敬之至则鬼神报之以介服。此顺水气,水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泉源通流,以利民用。
若人君废祭祀,慢鬼神,逆天时,则水失其性,暴出漂溢,没溺坏城邑,为人之害。故曰-水曰润下也。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以五行体性:木受气于申,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木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带于辰,临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金受气于寅,胎于卯,养于辰,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带于未,临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水受气于巳,胎于午,养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土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进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义又不合,欲还于未。未是木墓,木为土鬼,畏不敢入,进休就辰。辰是水墓,水是其妻,于义为合,遂葬于辰。昔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故知合葬非古。然季武子云:「自周公已来,未之有改。」诗云:「穀则异室,死则同穴,盖以敦其义合,骨肉同归,水土共墓,正取此也,又以四季释所理归于斯。
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辰为水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袒踊之哀,岂待移日,高堂所说,盖为浮浅,其生王意,又别是一家。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辰土受气于申酉,胎于戌,养于亥,生于子,沐浴于丑,冠带于寅,临官于卯,王于辰,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未土受气于亥子,胎于丑,养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土受气于寅卯,胎于辰,养于巳,生于午,沐浴于未,冠带于申,临官于酉,王于戌,衰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丑土受气于巳午,胎于未,养于申,生于酉,沐浴于戌,冠带于亥,临官于子,王于丑,衰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孝经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给天下。」龟经云:「土木动为辰土,火动为未土,金动为戌土,水动为丑土。」又云:「甲乙、寅卯为辰土,丙丁、巳午为未土,庚辛、申酉为戌土,壬癸、亥子为丑土。」凡五行之王各七十二日,土居四季,季十八日,并七十二日,以明土有四方生死不同,此盖卜筮所用。若论定位、王相、及生死之处,皆以季夏六月为土王之时。礼记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后,此则岁之半处,四时之中央,天社、地神、人鬼,又并在未,坤亦在未,卦主于土。
」故云:「土德于未,终于丑。」易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则明土王定于未,墓定在辰也。五行皆以父母临官中,生者取其盛壮能生养义,唯金在火中生者,巳中有方壮之土,能生金也,金非火不革其形,故金在火中生。又云:「金生癸中者,金父土戊己,寄治丙丁,父不能独养,要须母也。」金在南方,值巳火,金得火方化,金化而水生,戊己土有化生之水,则金不畏火,巳含水气,则金之继母也。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復生,神气不绝故也。八卦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代表阴,称为爻,三个爻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八卦最初是无极(无极是混沌之地),传说盘古开天,劈开无极,轻的上升,重的下降,然后有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两股气,阴气聚集化成了水,阳气聚集化火,水与火就是阴阳两气的精华),接着是四方(四方: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四方两两成象就是四象(四象:东南木火西南木金西北金水东北水木),而四方加上四象就形成了八卦,这就是五行八卦的由来。
四象人之类型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根据四象划分人体阴阳之气,并以此与人的生理特点和外表形态来解析人的个性类型。一、太阴型人。心理特征是贪而不仁,表面谦虚正经,内心城府很深,好得而恶失,喜怒不形于色,坐看别人成败,再决定自己的动向。这种人体内阴阳不和,缓筋厚破,面色阴沉暗黑,双目常下视,故作卑躬屈膝,春夏易患病。二、少阴型人。心理特征是贪图小利,常存害人之心,对他人失败而满足,为他人有获而嫉妒,缺乏情感。这种人六腑不调顺,行动鬼祟,站时躁动不安,行时俯伏难直立,春夏易患病。三、阴阳和平型人。心理特征不计名利,心境安宁,不贪欲妄想和过分欢欣,不与人争,善适时令,以德感人而无所畏惧。这种人阴阳之气和谐,血脉调顺,举止大方,态度严肃,目光慈祥,开朗坦荡,光明磊落。四、太阳型人。心理特征是过于自信,意气用事,高谈阔论,好高骛远,且庸俗平常,不知改过。这种人多阳而无五、少阳型人。心理特征是自尊心强,爱虚荣,善交际,不愿默默无闻,自我炫耀。这种人经脉小而络脉大,气外泄,立时爱仰头,走路时摇晃,喜欢两臂肘反挽在背后,秋冬易患病。相互关系十二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天干五行甲、乙属木,位东方。丙、丁属火,位南方。戊、己属土,位中央。庚、辛属金,位西方。壬、癸属水,位北方。地支五行寅、卯(辰)属木,司春位東方。巳、午(未)局火,司夏位南方。申、酉(戊)属金,司春位西方。亥、子(丑)属水,司各位北方。辰、未、戌、丑属土,司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位中央。天干五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天干相沖甲庚沖、乙辛沖、壬丙沖、癸丁沖、戊己位中央无方沖。天干相剋甲、乙木剋戊、己土。丙、丁火剋庚、辛金。戊、己土剋壬、癸水。庚、辛金剋甲、乙木。壬、癸水剋丙、丁火。地支三会寅卯辰三会東方木。已午未三会南方火。申酉戊三会西方金。亥子丑三会北方水。地支三合申子辰三合化水。亥卯未三合化木。寅午戌三合化火。巳酉丑三合化金。地支六合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火。地支相沖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地支相刑寅巳相刑。巳申相刑。申寅相刑。丑戌相刑。戌未相刑。丑未相刑。子卯相刑。子午相刑。卯未相刑。辰刑辰。
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未相害。寅已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戊相害。五行生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地支藏干子藏癸水。午藏丁火、己土。丑藏己土、癸水、辛金。未藏己土、乙木、丁火。寅藏甲木、丙火、戊土。申藏庚金、壬水、戊土。卯藏乙木。酉藏辛金。辰藏戊土、乙木、癸水。戌藏戊土、辛金、丁火。巳藏丙火、戊土、庚金。亥藏壬水、甲木。十二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天干序數甲數一、乙數二、丙數三、丁數四、戊數五己數六、庚數七、辛數八、壬數九、癸數。地支序數子數1、丑數2、寅數3、卯數4、辰數5、巳數6午數7、未數8、申數9、酉數10、戊數11、亥數12旺相休囚絕木:旺於春(最旺),相於冬(次旺),休於夏(衰),囚於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各十八天(次衰),絕於秋(最衰)火:旺於夏(最旺),相於春(次旺)休於立夏、立秋、立冬前各十八天(衰),囚於秋(次衰)絕於冬(最衰)土::旺於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十八天(最旺)相於夏(次旺),休於秋(衰),絕於春(最衰)金:旺於秋(最旺),立夏、立秋、立冬前各十八天(次旺),休於冬(衰),囚於春(次衰),絕於夏(最衰)水:旺於冬(最旺),相於秋(次旺),休於春(衰),囚於夏(次衰),絕於立春、立秋4立冬前各十八天(最衰)五行与风水风水术中有关五行的情况远非这样简单,而是异常复杂。
除了以上所说五行,亦即正五行外,尚有洪范五行、八卦五行、纳音五行等。比如洪范五行,又有宗庙五行或大五行,其诀有云:甲寅辰申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属木,离壬乙丙火为宗,兑丁乾亥金生处,丑癸坤庚未土中。对于这种洪范五行,王玉德在《神秘的风水》中开解其结道:“洪范五行以穷山音。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为二十四位五行变化之情。所谓八卦变通,十分复杂,由是爻变而成:甲本属木,纳于乾宫与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换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随坎化,遂属水。乙本属木,纳于坤宫,与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换坤之上下二爻,化成离象,乙受离化,遂属火。丙本属火,纳于艮宫,艮与兑对,以兑之下爻,交换艮之下爻,化成离象,丙随离化,遂属火。丁本属火,纳配艮宫,兑与艮对,以兑之上爻,交换艮之上爻,化成乾象,丁受乾化,遂属金。庚本属金,纳配于震,震与巽对,以巽之下爻,交换震之下爻,化成坤象,庚受坤化,遂属土。辛本属金,纳配于巽,巽与震对,以震之上爻,交换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遂属水。壬本属水,纳配于离,离与坎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乾象,壬受乾化,本当属金,因纳于离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于离,遂属火。
癸本属水,纳配于坎,坎与离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受坤化,遂属土。”由于风水术中应用五行,彼此各搞一套,所以日长时久下来,纷纷纭纭,造成严重混乱。为此,宋人褚泳在《祛疑说》中慨叹:“向为先子卜地,遍叩日者,就参地理之学,虽各守其师说,深浅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二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蒋文举只谓得杨筠松之学。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巳午为火,与蒋说同?而独以壬位为火。”在风水术中,除了干支纪日外,最主要的还是经常结合着干支的五行属性和方位来阐述风水学上的一些问题。因此不懂得五行的属性和方位,还是啃不动风水术这块硬骨头的。关于天干的五行属性和方位,可以简要地归纳为这样五句话,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甲、乙的五行属性是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方位居东;丙、丁的五行属性是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方位居南;戊、己的五行属性是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方位居于中央;庚、辛的五行属性是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方位居西;壬、癸的五行属性是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方位居北。
地支的五行属性和方位,则比天干要来得稍许复杂一点,大要如下: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丁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在方位上,由于十二地支彼此瓜分着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因此把它列成图像,就是:其中子是正北,午是正南,卯是正东,酉是正西,其他则丑正北偏东,寅正东偏北,辰正东偏南,巳正南偏东,未正南偏西,申正西偏南,戌正西偏北,亥正北偏西。《易经·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白话易经》说:“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虽然从大量出土的殷朝青铜器看,我国文化的发展到了殷朝,已经极为异彩斑斓了,可是被读书人奉为经典的《周易》,却多半公认为是周文王演进了伏羲八卦才得以最后确定下来的。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是神秘而又与现代科学息息相通的爻。爻有阴爻阳爻的分别,其中阳爻作“”,阴爻作“”。近代学者郭沫若认为“”象男阴,“”象女阴,钱玄同在他以前,也曾有过乾象男阴,坤象女阴的提法。由于男女交媾,万物化生,因此随着阴爻阳爻的交互作用,演化出了男女、父母、天地、刚柔、水火等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
至于积爻成卦的卦象、方位,以及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则大致可以列成这样的表格,以清眉日。在风水术中,用得较多的还是八卦的方位,现将文王八卦,亦即后天八卦方位列成图像,以便记忆。与文王八卦方位不同的是,在伏羲八卦,亦即先天八卦中,以坤代表冬至和正北方,震代表立春和东北方,离代表春分和正东方,兑代表立夏和东南方,乾代表夏至和正南方,巽代表立秋和西南方,坎代表秋分和正西方,艮代表立冬和西北方。为此邵子有云:“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关于八卦转向的顺逆,后世也时有所用,只是在方位的确定上,由于风水术中多以文王八卦定向,因此对于伏羲八卦,便就只是聊备一格了。注:本篇系网摘荐学,版权及观点均属原作者。本一本分别,是一亦分别观天上天下,见光明光暗,视物大物小五行八卦,参梦里梦外,经生来生去,看史先史后,察心静心动,悟道深道浅,品空无空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过一与分别。或穷究一,或穷究于分别。或迷陷于一,或迷陷于分别。或执着于一,或执着于分别。到底是一还是分别?是一亦分别,本一本分别。宇宙本一,世界本一,天地本一,时间空间本一,易道儒释本一,阴阳本一,有无本一,色空本一,心物本一,知行本一,学习本一,生死本一,真假本一,实虚本一,是非本一,苦乐本一,善恶本一,好坏本一,敌友本一,美丑本一,大小本一,远近本一,动静本一,内外本一,明暗本一,偶然必然本一,多维少维本一,历史现实梦境本一,物质能量磁场本一,精气神本一,灵魂人仙佛菩萨妖魔鬼怪本一,成住坏空本一,金木水火土本一,仁义礼智信本一,意念性情爱欲缘份本一,眼耳鼻舌身意本一,前世今生来世本一,宗教哲学科技本一,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舞蹈体育本一,疾病健康本一,东方西方本一,中医西医本一,老师学生本一,你我本一... ...宇宙是分别,世界是分别,天地是分别,时间空间是分别,易道儒释是分别,阴阳是分别,有无是分别,色空是分别,心物是分别,知行是分别,学习是分别,生死是分别,真假是分别,实虚是分别,是非是分别,苦乐是分别,善恶是分别,好坏是分别,敌友是分别,美丑是分别,大小是分别,远近是分别,动静是分别,内外是分别,明暗是分别,偶然必然是分别,多维少维是分别,历史现实梦境是分别,物质能量磁场是分别,精气神是分别,灵魂人仙佛菩萨妖魔鬼怪是分别,成住坏空是分别,金木水火土是分别,仁义礼智信是分别,意念性情爱欲缘份是分别,眼耳鼻舌身意是分别,前世今生来世是分别,宗教哲学科技是分别,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舞蹈体育是分别,疾病健康是分别,东方西方是分别,中医西医是分别,老师学生是分别,你我是分别... ...本一本分别,是一亦分别。
说一是一亦非一,说分别是分别亦非分别。本来是一,化显分别。互相映照,看谁迷陷,看谁执着,看谁痛苦烦忧,看谁轮回往复。本一学社,荟萃分别经典,一起品悟本一圣境,一起观享分别妙法。无有分别,皆是分别。无有学社,皆是学社。无有师生,皆是师生。本一学社,天下一社。四海之内皆兄弟,远近来往均同学。欢迎留言点评释疑,一起体验分享交流,共同探索修习切磋。本一学社,完全公益,免费加入,无授无传,纯粹只为互参互学互促进步。如有兴趣,可将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benyixueshe@qq.com,或添加QQ(3415853031),以便通联互交。关注本一学社,一起品悟本一